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山西大同市路家庄特色产业谋发展

“小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凌霄 姜军旗

    □ 王婷婷

    午后的阳光带着些许慵懒,宽阔的忘忧大道上偶尔有车驶过,道路两边的黄花地里,采摘黄花的村民们有说有笑。

    路家庄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走进村口,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脚下是平坦的水泥地,路边种植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家家户户红顶红砖墙,庭院错落有致。

    “你看我们村多好!”路家庄村村支部书记王素琴边走边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村里的情况。

    路家庄村仅有256户608人,耕地面积也只有3000多亩。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原来只能种些玉米、豆子,一年到头挣个一两千元就算不错的了。”

    十多年前,从邻村嫁到路家庄的王素琴和丈夫眼瞅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二人决定到大同市闯一闯。“在车间做过工,摆过水果摊,干过大巴运输,开过出租……”夫妻俩勤劳吃苦,一家人也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2011年年底,村“两委”换届,王素琴放下手头的生意和城里的舒适生活,回村挑起了村主任的重担。

    “刚回村时,村里都是土墙旧房,村民收入主要靠种玉米,靠天吃饭,人均年收入仅有4000多元。当时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王素琴上任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在村里施行网格化管理,把整个村分为两大片区,再分6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置片长两名,方便管理和调研。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王素琴把村里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年轻有为的能人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为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王素琴多方筹措资金,盖起了新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并先后新打机井11眼。

    2014年换届时,经过三年的历练,王素琴赢得了党员和村民的信任,再次当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

    2017年开始,路家庄村集体先后种植经济林110亩,黄花200亩,油菜花140亩,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带动30户贫困户种植黄花100亩、11户贫困户种植高粱61亩,帮助17户贫困户办理了金融扶贫贷款,为7户贫困户帮扶务工,增加收入6万多元,解决了6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2019年,村里还成立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对外承揽家政保洁服务、装卸搬运、培训月嫂保姆等业务。当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618元。

    大同黄花全国闻名,云州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2011年以来,云州区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黄花产业发展的政策。路家庄也大力发展起了黄花种植,形成了以黄花种植为主导产业,辅以经济林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格局的产业发展模式。

    为发展黄花产业,增加该产业收入,王素琴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新打机井、铺设喷洒管道,另一方面,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强黄花种植管理,学习先进的烘干技术,提升黄花品质。

    “之前我们村水浇地少,而现在水浇地基本覆盖了,没有旱地了。2015年开始,咱们黄花种到哪儿,水井就打到哪儿,还配备了各种喷灌设备。”如今,村中有机井15眼,全村黄花种植面积从370亩发展到2147亩,实现了贫困人口人均一亩稳定脱贫的目标。

    2017年底,路家庄村29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2018年以来,路家庄还先后投入550万元,实施了环境整治、提质工程,在村口新建牌楼、文化照壁和8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进行了主干道和街巷硬化、墙体粉刷美化、污水管道铺设,并为村民屋顶加建仿古脊瓦,种植树木400余株,花草3620平方米。同时,村里还新建了小公园和黄花晾晒场。

    近年来,路家庄村被大同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市委组织部“乡村振兴模范村”。“现在大家不仅钱包鼓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州区时走进黄花地里,嘱咐大家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现在,这小黄花真的成为咱乡亲们的‘致富花’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啦!”站在村边的黄花地边,干了三届的王素琴干劲十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