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戴明盟:直冲云霄,我的身后是祖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 钟李 

    2012年11月23日,渤海湾雪后初霁,随着一声拉动弓弦般的脆响,一架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稳稳停在辽宁舰的甲板上,随后又滑跃起飞冲上云霄。

    这一天,他用尾钩挂上阻拦索形成的“V”字写下了永载史册的胜利注脚,更用滑跃14°的完美弧线划出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这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

    他,就是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着舰第一人——戴明盟。

    入伍30多年来,戴明盟飞过16种机型,出色完成近百项重大演习演练和科研试飞任务,创造了歼-15舰载机试验试飞多项纪录,成功探索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有效培养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海军十大杰出青年、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海军功勋飞行员,荣立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被授予“改革先锋”“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梦想都和飞行有关

    “当一名军人,这是所有男孩小时候都拥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提及儿时梦想,戴明盟回忆道。

    1990年8月3日,戴明盟接到了空军第二基础飞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在经历院校和航空兵训练基地的严格训练后,他如愿加入英雄辈出的“海空雄鹰团”。“哪里能做更大的贡献,我就到哪里去。”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建造,点燃了中华民族百年航母梦,同时也点燃了戴明盟的强军梦。

    2006年,海军开始遴选首批舰载战斗机试飞员,戴明盟以过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的飞行技能成为遴选对象。“试飞舰载战斗机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有份!”戴明盟说。

    投身试验试飞6年多时间,他先后完成歼-11B等10型飞机技术探索飞行,全程参加歼-15舰载机的原理验证、定型试飞,以及001型舰航空保障设备试飞鉴定等一系列试验试飞工作,所学所训课目成绩全部优等,实现了飞行技战术水平的不断跨越。

    戴明盟说:“作为一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只有将生命和蓝天、使命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梦想之光才能照进现实。”

    爱钻研的完美主义者

    学而不厌,痴迷钻研,是戴明盟热爱飞行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熟练掌握飞行技能的一条重要经验。

    2006年9月,如愿成为首批舰载机试飞员后,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我国舰载机飞行事业的跨越和突破。

    他撰写了厚厚5本30余万字的飞行体会,出色完成超负荷、大密度、高强度科研试飞等任务,熟练掌握了歼-15舰载机驾驶技能,为实现舰机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戴明盟担任主管战斗机训练的副部队长,开始参与培养第一批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作为中国实现拦阻着舰、滑跃起飞第一人,戴明盟始终用自身技术带领飞行员从“岸基”走向“舰基”,逐步摸索,培养了一支精干专业的飞行指挥员、教员、LSO骨干队伍,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体系。

    2015年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大阅兵中,万众瞩目之下,海军舰载机梯队的歼-15舰载战斗机组成楔形编队,稳稳掠过天安门上空。

    “零米零秒零误差”,这个中国航母作战力量的代表,首次接受检阅表现堪称完美。担任梯队长机的正是戴明盟。

    每一次都是“鬼门关”

    当初遴选戴明盟作为首批舰载机试飞员的重要原因,就是他身上具备着一种沉着果敢的胆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敢为人先的豪气。

    有次空战训练,遇上右发动机突发故障。危急关头,戴明盟冷静应对,判断故障原因,放松操纵控制,稳稳将飞机停在了跑道上,保住了价值几个亿的国家财产。

    “绝大多数的飞行事故不是必然发生的,只要科学处置,就可以避免灾难。”这,正是他在试飞中敢闯“鬼门关”的底气。

    第一次模拟定点着陆、第一次冲索试验、第一次驾机触舰、第一次拦阻着舰、第一次舰上滑跃起飞……航母舰载机试飞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由戴明盟来完成,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考验。

    2013年8月2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亲临戴明盟所在部队视察,按照预先安排,由戴明盟驾机完成陆上着舰挂索展示。可老天故意考验起了戴明盟,大雨铺成的雨幕似一块布,把飞机的座舱盖蒙得严严实实,坐在战机里,戴明盟连跑道都看不清。

    “飞还是不飞?”塔台指挥员将决定权交给了戴明盟。

    “飞!”戴明盟没有丝毫犹豫。战机加速,一声呼啸,冲天而上。盘旋,俯冲……短短几分钟后,戴明盟驾机在风雨中呼啸着急速触地、安全挂索……训练场上,热烈的掌声响起,习主席高兴地与走下战机的戴明盟握手,表示祝贺并提出期望。

    “军功章从来都不只属于我一个人”

    抛去英雄光环,他还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和女儿的爸爸。

    戴明盟记得,2015年女儿参加中考,由于阅兵训练任务十分繁重,一直没有回家陪女儿。如今,女儿也已经成为一名军人。“她如今的变化令我感到自豪。我希望她在军营里建功立业。”

    每次谈到自己的妻子江燕,戴明盟都感到很愧疚,“她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也从来不让我因为家里的琐事分心,更不会抱怨。但我知道她很不容易。”

    无法给予家人应有的陪伴,是戴明盟心中始终无法磨灭的遗憾。

    “努力学习,早日飞上天。”30年前,在送戴明盟去学校报到的车站,父亲戴雨林嘱咐他。

    1992年4月的一天,还在学校学习的戴明盟突然接到了叔叔的来信,没看几行他就傻在那里。叔叔在信中告诉戴明盟:一个月前,他的父亲因病不幸去世了。

    原来,在单位体检中,戴雨林被查出肝癌晚期,一直瞒着儿子。临终前,他还叮嘱妻子刘德宣:“别告诉儿子,国家的事大,家里的事小,他为国尽了忠,就是最大的孝。”

    “我在九天之上,会看着儿子开飞机,保佑儿子开好飞机……”这是父亲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

    从那以后,戴明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重大任务顺利完成之时,他总是会仰望一下苍穹,像是重温走过的路,又像是在默默汇报……

    “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激励着我……”戴明盟说,那是父亲的眼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