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旭
□ 郭紫阳 史彦宾
漫道昆仑险,何悉屋脊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从这天起,武警青海总队官兵担负起了守护天路的重任。
15年间,一茬茬官兵来到青藏线,走下青藏线,又来了,又走了。而今已成为该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的杨富祥,却扎根这里,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风雪高原,守护着一趟趟列车平安穿行雪域天路。
“青春在云端打转”
俯瞰茫茫雪原,一条醒目的黑线翻山越岭向远处延伸——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承载着四分之三进出藏物资的运输重担。守护好她,无疑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天气瞬息万变,空气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60%……青藏线上的官兵都清楚,越是身体健壮的人,耗氧量就越大,高原反应就会越强烈。
15年前,素质过硬、自信满满、意气风发的杨富祥来到三岔河特大桥巡逻中队任排长,孰料,第一次随队参加巡逻任务,身体就发出强烈的“反抗信号”。
心慌气短、胸闷腹胀、疲乏无力,杨富祥想硬撑着坚持走完,可两条腿根本不听使唤,像踩在棉花上,头重脚轻,战友赶紧给他吸上氧气,过了好长时间才缓过劲儿。返回路上,战友七嘴八舌地和杨富祥聊天,希望他能坚持下来。
那晚,杨富祥静静躺在床上,望着浩瀚的星空,脑海中不断翻涌着当兵的意义、国家的需要、父母的期盼、战友的鼓励……“留下来,坚持下去,不能当逃兵”的信念在自我思想斗争中逐渐清晰而坚定。
这一留,便是15年。后来,杨富祥又先后调任到沱沱河和昆仑山,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雪域昆仑,官兵说他是“青春在云端打转”。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杨富祥也慢慢感悟到了坚守的意义。
列车在经过执勤哨位或是遇到巡逻官兵时,会鸣笛致意。在不持枪的情况下,官兵会回以敬礼;若持枪,回以注目礼。“有时候,司机还会向我们挥手。”杨富祥说,“每次无声互动,是默契,是感激,也是相互鼓励。”
执勤二大队山脚下的109国道坡度大、弯道多,交通事故频发,杨富祥和战友累计制作15块“有困难找武警”助民牌并标注求助电话,为过往司机提供救援或物资帮助。
“用生命践行使命”
昆仑山隧道守护中队的荣誉室内,有两句醒目的红色标语: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
在这里站两个小时的哨,体力消耗相当于在山下站4个小时。因为氧气不够,身体就像随时负重20公斤。
“有人说,在这里服役,躺着都是一种奉献。问题是,躺着怎么能打胜仗呢?”杨富祥摇摇头说。多年来,他的发际线渐渐后移,今年还不到40岁,却曾有好几回被问“快五十了吧”。掉头发、嘴唇发紫、双颊变红,这是高原刻在每名官兵身上的岁月印记。
这些年,杨富祥逐渐患上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慢性高原病混合症、痛风和类风湿等多种高原性疾病,抽屉里药品种类越来越多,每天光吃药就得一小把。
不把吃苦当成绩,不用同情换荣誉。杨富祥深知,即便是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身患疾病再多,都不能成为完成不了任务的理由。
2014年夏天,因突降暴雨,昆仑山隧道北出口发生严重的山体滑坡,落石泥沙俱下,将铁轨掩埋了20多米。此时距离下一趟列车经过还剩下不到1小时。
杨富祥浑然不顾可能被落石砸伤的危险,和官兵肩扛手抬,徒手清理沙石,拼命与时间赛跑。仅用20分钟就顺利排除了险情,这才发现大家的手都是血淋淋的。
“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天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拼了命也要上。”虽然杨富祥嘴上总是这样鼓舞官兵,激发战斗精神,强化军人血性,但他内心很清楚,高原练兵必须注重科学合理。起初,为提高心肺功能,他们利用吹气球、水里憋气等进行训练。现在,每个中队都建起训练馆,各类训练设备一应俱全,官兵的抗缺氧能力和身体素质逐步提升。
一身铁骨,热血满腔。15年间,杨富祥带领官兵累计巡逻3万多公里,排除各类险情100余次,守护15万多趟列车安全通行。
“把无限的忠诚献给祖国”
在部队,杨富祥的战友和同事们把他当成标杆榜样;在家里,妻儿老小、亲朋友邻也时刻感受着军人的荣光。
杨富祥的妻子张小红,2010年因车祸不幸失去一条腿,当她从强烈的悲伤和痛苦中逐渐走出来后,常常自我鼓励:杨富祥在山上也不容易,作为一名军嫂我必须坚强。
在假肢的辅助下,张小红不但站了起来,还能买菜做饭干家务,照顾老人孩子。总队领导提出把杨富祥调到西宁工作,张小红知道杨富祥的心思,主动开了口:“你在山上守着国,我在山下守好家!”
邻居们听说了杨富祥的事迹,每次他休假回家总要听他“讲讲山上的故事”,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发出阵阵赞叹。邻居李大姐说:“平日里看到的更多是军人威武、潇洒、光辉的样子,听了杨富祥的讲述,才真正了解到他们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2016年,杨富祥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2017年,杨富祥荣获“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誉称号;2018年,张小红获得武警部队“十佳军嫂”殊荣……
荣誉,不仅激励着杨富祥和张小红,同时也孕育了无数崇尚荣誉的种子。这几年,随着杨富祥的事迹频频见诸报端,并被拍成电影《我为你牺牲》,他的励志故事感召和激励了许多人。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0余名青年官兵通过杨富祥的故事,熟知了青藏线守护部队,最终参军入伍并主动申请到艰苦偏远地区。
“自己做的事、得到的荣誉,能够激励带动更多人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去,这是我莫大的荣幸。”每每走上讲台讲述守护“天路”的故事,杨富祥的心中都汹涌澎湃。
他也深知,总有一天,他可能要离开生活和战斗了15年的青藏线。但他的内心有一条信念无比坚定:向有限的生命打张借条,把无限的忠诚献给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