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色科技 PDF版下载

版面: 绿色科技

布艺巧妇刘瑞莲的美丽环保梦


    刘瑞莲和她的手工作品。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文

    ■ 苏玲玲/摄

    气球、卫生纸、旧纸箱、塑料泡沫……这些一般人看来百无一用的废品,在刘瑞莲眼中却是宝贝一样的东西。经过她的一番“改造”,废纸箱和气球变成了精美的“陶罐”,玉米皮变成了绽放的菊花,泡沫箱也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巧妇之家如同“艺术馆”

    走进刘瑞莲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的家,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不由瞪大了眼睛:迎门,翠绿的藤蔓缠绕,鲜艳的红玫瑰羞答答地开;憨态可掬的五彩小鸟栖居在树桠间;古朴的陶罐中,白色雏菊、金色向日葵怒放;饱满圆润的橘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墙上,白色鹿头高高悬挂,耳朵微卷,鹿角骄傲地挺立;空调上趴着大大小小的金黄南瓜;窗台边垂吊着圆滚滚的白皮大蒜和金黄的玉米穗;陈列架上端坐着各种各样娇俏可爱的娃娃……

    “真是生机勃勃,诗情画意,简直像个艺术馆!”记者禁不住感叹。

    “哪里,哪里,闲得没事,用废物做着玩呢。”女主人刘瑞莲略带几分羞涩地说。

    原来,这些精致的艺术品个个内藏“玄机”!橘子是用气球做的;陶罐是用气球+废纸做的;菊花是用玉米皮做的;向日葵是用毛线做的;花瓶是用气球+卫生纸做的;蒜和玉米穗是用泡沫做的;石膏样鹿头是用报纸+卫生纸做的……

    刘瑞莲拉开屋角的一扇隐形门,里面一层层的搁架上,塞满布料和各种布艺作品。“我就像个破烂王,啥也舍不得丢掉,啥也想捡回来!”刘瑞莲边说边从柜子里将一件件“宝贝”拿出来:布艺开关罩、布艺花瓶、布艺挂毯、布艺娃娃、布艺坐垫、布艺插花……

    变废为宝的“魔术师”

    刘瑞莲今年66岁,她刚做母亲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无力给孩子购买玩具,她便废物利用,自己动手给孩子做各种小玩具。她还清楚地记得制作的第一幅装饰画:她在一块泡沫板上画好树枝、鸟和果实等图形,再用小刀沿图形雕刻成半镂空,并在空洞中塞满蓬松棉,再粘上不同颜色的布料,一幅色彩饱满、硕果累累、鸟语花香的秋实图便做好了。

    孩子将作品带到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这给了刘瑞莲制作布艺的信心,从那以后,她走到哪儿、看到啥,都想着能不能用到布艺作品上。普通的红蓝条纹旧秋衣,对折剪成小鱼形状,塞上蓬松棉,缝合之后,钉上两粒棕黑色的圆扣子,一条小鱼就变出来了;孩子的牛仔裤短了,剪下几片,按照电灯开关的大小,挖出方洞,配上方方的脑袋,长长的细腿和细胳膊,里面塞上蓬松棉,一个酷酷的牛仔机器人便诞生了。套在儿子房间的开关上,孩子喜欢得不得了;鸡蛋吃完,纸质蛋托剪成花瓣样,一小片一小片粘起来,拼成几朵小花,涂上丙烯颜料,嘿,五彩的小花便“长”出来了……

    崇尚环保艺术的“破烂王”

    有一次,刘瑞莲晚上出门倒垃圾,看到垃圾箱里丢着一个瓶子,乳白色,半透明,白底上还影影绰绰印着淡红色牡丹,颇有几分古典韵味。“这瓶子插花可真不错!”她顿时两眼放光,想捡回来,却又怕邻居看到笑话,强忍着回到家。到深夜十点多,她终于按捺不住,偷偷下楼捡了回来。她在瓶里盛满沙子,插上漂亮的布艺蜡梅花,瓶与花相得益彰,别提有多么漂亮了。

    别以为刘瑞莲只会“捡破烂”,有时候,为了作品,她又大方得很呢。有一次,她在一家商场看到一条浴巾,上面一大朵一大朵金黄饱满的向日葵充满生机。她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条浴巾,回家后便将浴巾上那一片怒放的向日葵逐个剪下来,缝到淡粉色的长条布上,又在另一家商店配了一块棕紫色的布,作为画框缝在向日葵布艺画的四周。许多到刘瑞莲家做客的人,看到这幅画都赞不绝口……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刘瑞莲在操持家务、照顾家人之余,一有时间便沉浸在布艺创作的世界中,画、剪、缝、涂,乐此不疲。艺术之美、创造之美,早已使她物我两忘。就这样,刘瑞莲的布艺作品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有创意。她曾在社区办过手工艺品展,也在市、县妇联组织下,到市里参加过环保手工艺品展销活动。

    原来布艺可以这样美,原来旧物还有这么大的利用空间。刘瑞莲的艺术人生为我们展现出平凡生活的有滋有味,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有惊喜。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