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小野洋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想象和平光塔》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第一次感受小野洋子(Yoko Ono)的指令性作品,是通过她2015年创作的《去看天空》。这是一件蓝色的螺旋式楼梯装置,每次只允许一位观众上去,记得当我走到半中腰时,梯子开始晃动,就这样晃着一直走到顶部。这种从未有过的奇特体验,使我感受到了这位“操控”他人于无形的“女巫”的智慧。这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装置,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精确的计算和设计。事实上,摆在展厅里的装置尚处于未完成状态,必须有观众的参与方可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艺术家希望,在摇摇晃晃中无法集中精神的登梯观众,通过微妙的心理体验,获得意识的觉醒。美术馆的室内展厅当然看不到天空,但我却透过这貌似单纯的指令,感受到了她隐于喧嚣背后的不安,以及充满理想主义的一腔孤勇。

    梯子是小野洋子从196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据说她与摇滚明星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相识,便与她的一件使用梯子的作品有关:1966年的一天,列侬来到小野洋子作品的展厅,爬上梯子,拿起配置好的放大镜,看见了天花板上微型作品里的单词“yes”。而后两人四目相对,认定知音。从此,小野洋子就与约翰·列侬这个名字永远纠缠在了一起。两人在经历了同居、合作、各自离婚后,于1969年3月20日在直布罗陀宣布结婚,并于蜜月期间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共同完成了那件最著名的反战行为艺术——“床上和平运动”。房间的墙上贴着反战标语,他们躺在床上七天七夜,坦然面对媒体的采访,并提出了“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口号。生得不美又行为怪异的小野洋子几乎引起了全世界列侬粉丝的仇恨,甚至有人将导致“披头士”解散的罪名也扣在了她头上。然而不可否认,正是小野洋子成就了列侬的蜕变,使他从一个咏唱爱情的流行歌星转变为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艺术家。

    早在认识列侬之前,小野洋子就已活跃于国际艺术界。她出身好,从小接受艺术训练,弹钢琴、学绘画,大学还学过哲学。在整个20世纪60、70年代,她创作了大量各种形式的艺术,包括行为表演、装置、出版诗集、录制唱片、拍摄观念影像作品等。她曾受邀参加激浪派艺术活动,但却刻意与所有艺术流派保持距离,以确保自己艺术观念的独立性。

    小野洋子早期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64年在卡耐基演奏大厅展示的行为艺术《切片》:她跪坐在台上,身边放着一把剪刀,邀请观众依次上台,每人从她的衣服上剪下一小块布料,直至她完全赤裸。作为20世纪60年代艺术界最强大的女性主义者之一,小野洋子以自己的身体为媒介,挑战父权制下男性的凝视,试图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唤起人们的觉醒。

    列侬于1980年12月8日在自己公寓前被疯狂的歌迷枪击身亡。小野洋子则独自继续属于他们两人的艺术实验,包括用与列侬合作展示过的尖叫、呻吟、嘶吼、以及各种古怪声音创作新音乐,身着“出位”的服装表演“坏舞蹈”,以一种在世人眼中近乎“无耻”的姿态对抗所有冷嘲热讽。然而,在她以艺术的名义为这个世界送上的善意中,我们却真切地看到了她和列侬“爱与和平”艺术理想的延续。比如从2001年开始,每年的12月8日她都会飞回东京举办纪念列侬的音乐会,所得收入全部捐给非洲建学校,如今已在非洲建立了75所学校。

    小野洋子最受人爱戴的作品是她为纪念列侬,在冰岛的维迪岛上建立的《想象和平光塔》。此作于2006年10月9日开始建造,2007年10月9日列侬诞辰67周年之际正式落成并点亮。在列侬的和平颂歌《想象》唱响之际,白色圆形基座中15盏带有棱镜的探照灯射向天空,在空中形成光塔。基座上用24种语言写着“想象和平”。在灯塔下面,埋着由小野洋子在名为“愿望树”的项目中收集的、超过100万个书面愿望制成的胶囊。从每年的10月9日(列侬诞辰日)到12月8日(列侬遇难日),12月31日到1月6日(冰岛新年期间)以及春天开始的一周时间里,这座塔都会被点亮。当然,不要因此就将小野洋子和列侬的爱情想象成童话,他们相知相爱,却也有合有分。内心强大的小野洋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爱而非爱情。

    2009年,始终执着于“做自己”的小野洋子获得了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终身成就奖。如今她已88岁,却仍不知疲惫地释放着她的能量,传播着“爱与和平”的理想。因为她坚信:“思想是有感染力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