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刘扬涛 马晓媛 刘翔霄
每到暑期,少儿游泳培训就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热门之选,加上东京奥运会催生的运动热潮,今年的暑期少儿游泳培训尤为火爆。但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但少儿游泳培训班仍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练资质存疑,师生比过小,安全教育欠缺,救生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暑期来临,在太原等地的各大游泳馆、健身房附近,随处可见暑期少儿游泳报名的海报、宣传单。 记者走访多家游泳场馆看到,几乎每个地方都在暑期针对学生群体推出了游泳培训课程,其中不少生意火爆。一家健身会所游泳馆的教练告诉记者,从6月中旬开始,就陆续有家长带孩子报名学游泳,现在每天有近80名学生参加培训,其中以8~10岁的小学生居多。 大批青少年参加游泳班的同时,班容量超标、教练资质存疑等问题也随之暴露。 国家标准要求,开展游泳培训项目,教练应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国家职业资格。2018年山西省发布的地方标准《体育场所管理规范》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与培训对象的比例应不小于1∶10,即一个教练的带班人数不得超过10人。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承诺“10人一班”的游泳馆,实际上却是两个班合并上课。“一个教练员一个班带十几、二十几个人的情况,过去稽查中也有发现。”太原市文化旅游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刘健说,“溺水的救援时间只有7秒钟,如果培训人数太多,一个教练员根本看管不过来。” 记者还发现,部分游泳班的教练资质不达标。在一所拥有数名教练的游泳馆门口,仅仅张贴着一名教练员的资历,其他人却情况不明。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游泳行业难做,亏损的很多,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聘请资质不足的教练,有的甚至是暑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此外,刘健告诉记者,救生员“无证代课”的情况也不鲜见,不止一家游泳场馆曾因此被查处。
“暑假给儿子报了游泳班,既希望丰富他的假期生活、锻炼身体,又希望孩子学会游泳,在关键时候能保护自己。”家长张先生说,“但我发现,游泳班并没教给孩子太多在水中如何自救的安全知识。” 山西大学游泳馆馆长崔俊峰认为,安全教育应该是青少年游泳培训的第一课,然而目前不少游泳班在这方面存在缺失。 记者还发现,在不少游泳培训班上,救生员现场管理不到位、应有救生器材配置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记者了解到,一些游泳馆的儿童池和深水区没有明显区分隔离,初学游泳的儿童与成人游泳者同处在一个泳池中。业内人士介绍说,溺水事故中有很多是儿童进入深水区造成的,当成年人与儿童在泳池中相向而游时,存在水面落差,容易导致儿童在换气的一刹那“呛水”,构成安全隐患。
针对暑期青少年游泳培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关专家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法规,加强对游泳场馆及培训班的安全监管,补齐管理短板。
崔俊峰等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针对青少年游泳培训持续制定和完善相关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现有的游泳培训标准基本是针对成年人的,青少年培训缺少规范与依据。”他表示,青少年游泳培训具有特殊性,需要在班容量、授课内容、教练资质等方面制定专门标准。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陈安平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青少年游泳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如提高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不能有个泳池就开班招生,要在场地是否达标、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质、安全应急举措是否完备等方面进行严格准入考核。同时,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对游泳培训机构的抽查检查,同时推动行业协会发挥更大作用,加快建立行业内部的准则规范,增强行业自律。(参与记者:宋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