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一帆 文/摄
夏末秋初,内蒙古扎赉特旗农村牧区,大片绿色农作物和牧草绵延不断,展现出勃勃生机与希望。
在脱贫攻坚战中,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扎赉特旗,凝聚合力向贫困宣战,146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1.9万户、5.5万人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近年来,扎赉特旗创新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模式,有效防止了脱贫户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在乡村振兴新征途上续写新传奇。
网格化全面覆盖,小网格大担当
“现在巡查的频率高,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我就是本村人。我们一组三人,无死角覆盖网格区域内情况……”
谈起网格片区内的事儿,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网格员张洪来滔滔不绝。
张洪来原是好力保镇古庙村的扶贫专干,担任网格员后,他的职责更多了,每周要巡查两次,实时监测农牧户的家庭收入、突发事件等相关情况,发现农牧户困难,及时上报。
“因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我们既能随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又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网格化的常态化监测惠及于民,帮助村民办理低保、申请救助等手续,都在网格员的职责范围内。现在,有事找网格员成了村民的习惯。”扎赉特旗乡村振兴局局长耿立军介绍。
扎赉特旗将全旗197个嘎查村、11个城镇社区划分为973个网格,聚合党建网格员、综治网格员、扶贫专干等9支队伍力量,建立“全科网格”,赋予他们防贫监测职能。通过划分网格分片包干、网格员日常巡查,把每年定期开展的返贫动态监测变成了经常性的动态监测,确保返贫致贫风险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扎赉特旗开展网格化监测、立体式帮扶以来,累计发现154户家庭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生产生活发生明显变化,并及时给予了精准帮扶,此外,还新识别了少量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并针对返贫致贫风险为他们开发了公益性岗位,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等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
立体化动态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用好‘防贫10.17’监测帮扶系统,我们能更好地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摸清实情,实现监测对象信息采集、分析、比对、确认、办理等全闭环管理。这样一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消除了规模性返贫风险。”扎赉特旗社会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钟学立介绍。
在扎赉特旗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记者采访了解到,“防贫10·17”系统功能齐全,设置了监测台账、事件处置、一张图等模块监测。台账模块实现了对监测户的台账式管理,可分类查询监测户类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该户的返贫致贫风险等级以及申报来源情况;事件处置模块分为待处置、处置中以及处置完成三种模式;一张图功能可视化手段展示了系统中的监测户分布情况,点击可直观查看监测对象分布、基本情况以及位置信息,方便落实帮扶措施和实时监测。
钟学立介绍,该平台整合了大数据、新时代文明实践、应急指挥、公共视频监控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已经建立了覆盖全旗的网格,通过网格员全面采集了标准地址、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一标三识”信息,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格员日常巡查优势,随时发现、及时上报返贫致贫风险,做到快速响应。
“在防返贫监测预警上我们有四种发现上报途径。”钟学立介绍,一是网格员在日常入户走访中发现有返贫风险的居民,可以通过“扎赉特e家”的返贫监测模块及时上报并跟踪;二是居民可通过群众点单平台的“防贫预警110”模块自主申请;三是社会渠道反馈,通过巡查督查、媒体监督、查办案件等渠道发现致贫返贫监测对象,及时反馈各苏木乡镇录入系统进行处置;四是部门数据比对,旗乡村振兴(扶贫)部门牵头整合其他各部门数据,由系统进行自动比对,发现返贫致贫风险自动生成问题清单,按职责分工交办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接到致贫返贫风险报告后,组、村、乡、旗四级网格将迅速启动‘村核查评议公示、乡审核预警分级、旗审定研判公示’的分析研判程序。”耿立军介绍,村级对监测对象进行现场核查,组织申报农户提交书面申请并签订承诺授权书,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评议,形成初选名单并公示;乡镇根据初选名单逐户核查,确定蓝、黄、红三个风险等级,乡镇能自办自结的自行解决,无法解决的需要上报至旗乡村振兴局处置;旗乡村振兴局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开展信息比对、会商研判,开展抽样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书面批复,名单在村级进行二次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组织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措施。当所有帮扶措施都落实到位后,网格员还要再次入户核查,方能结案。
精准化即时帮扶,多渠道就业保增收
在好力宝镇五家子村的扶贫车间,十来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将干木耳装入包装袋中,大家互相配合,动作娴熟麻利。
“扶贫车间的活儿,老人也能干,还能挣不少补贴家用……”正在车间干活的69岁村民张国友告诉记者,他妻子患有慢性病,生活一度困难,网格员入户摸底排查时发现这个情况,上报“防贫10.17”监测帮扶系统,并很快落实帮扶措施,安排他到扶贫车间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今,只要村里通知活儿来了,他就开着自己的小三轮电动车直奔扶贫车间。
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让不少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四季都有活儿干,每天务工费50元,每年每人增收3000~6000元不等。
巴达尔胡镇塔本毛都嘎查村民佟玉山家的困难,也是网络员发现后给予帮扶的。佟玉山曾长年在山东打工,一场突发的疾病,让生活陷入困境:他两年多不能干体力活,医疗费用支出10万余元。
经过动态监测识别,村里掌握了佟玉山家的情况,将他纳入帮扶范围,并提供针对性帮助。目前,妻子常凤英被安排在保洁员岗位,每年收入6000元,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还给他家3口人办理了低保,每年补助1.5万元,并落实了医疗临时救助资金8000元。
今年5月,佟玉山的身体状况好转,有一次在网格员入户巡查时,他表达了想养牛增收的愿望。网格员上报后,村里立即着手落实帮扶措施,为其申请了政府贴息的小额扶贫贷款。
“精准即时化帮扶重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也重要。”耿立军说,对于具备发展产业条件有发展意愿的监测对象,政府有关部门将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他们发展产业;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则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其发展能力。
一个个村屯干净整洁,一项项产业发展兴旺,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如今,扎赉特旗上下正在绘制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