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带动种植结构调整

赵雪平:向特色种植要“钱途”


    ■ 秦风明

    她本可以在城里享受优越的生活,却返乡创业,扛起锄头走进了田间。为了一个夙愿,她带领农户调整传统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种植,让100多户农户增收。她就是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雪平。

    返乡创业引种鲜食玉米

    赵雪平出生在山西省壶关县晋庄镇北头村,长大后和家人到城里务工、生活,2015年返乡创业。

    在城里生活得好好的,为何要回到农村?“乡亲们几十年不变地种植老玉米,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我早就想带动他们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模式,让他们多挣点钱。”赵雪平说。

    上党地区有着悠久的旱作农业传统,是我国最适合玉米种植的区域之一,但前几年玉米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本来不高的种植收益更少了,而与此同时,五彩玉米、水果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玉米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价格远高于老玉米。赵雪平看到了这一市场变化,决定种植鲜食玉米。

    信心满满的赵雪平带头种植。然而,创业头一年,赵雪平忙于生产管理,忽略了销售渠道的建立。到了收获的季节,辛辛苦苦种植的鲜食玉米却没人来收购。玉米滞销,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痛定思痛,赵雪平四处奔走,在亲朋好友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订单。2016年初,她在北头村承包下了100亩老果园,开垦出来全部种上了鲜食玉米,并牵头成立了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更换种植品种,改种鲜食玉米。赵雪平和农户们按单种植,再也不用为鲜食玉米的销售发愁了,而且鲜食玉米的销售价格也不错,让赵雪平和农户收获满满。

    订单辣椒丰产又丰收

    在种植鲜食玉米的同时,赵雪平又增加了辣椒种植项目。2017年上半年,她在村里流转了250多亩土地,进行示范作业。

    以前,当地农户很少种植辣椒。为了让种植户尽快掌握辣椒的科学种植技术,赵雪平在田间地头开起了农技课堂,手把手教大家育苗、定植、疫病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吸取第一年种植鲜食玉米的失败教训,赵雪平四处推销自己的产品,先后与福建、江西等地的收购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对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按照合同价格收购。

    当年,合作社种植的辣椒丰产又丰收,合作社社员个个喜笑颜开。

    随后几年,赵雪平逐步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如今,她的订单辣椒种植户达136户,涉及晋庄镇十多个村庄,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增收。

    “一年下来,一亩地能收入五六千元,还有土地流转的费用,在基地打工的工资,对于一个老农民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日子了。”合作社社员牛国庆说,“今年,我把自己的六亩地全部种上了辣椒。别看今年旱,咱的收成可不少。” 

    妇女小组献计献力

    为了带动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种植,这几年,赵雪平在组织架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产品流通、市场拓展、经营计划等方面对合作社进行了规范化建设。2020年,合作社成立了妇联,下设生产、技术、包装、销售、售后等5个妇女小组,为解决合作社和当地农户的农产品出路,引领带动妇女增收致富,献计献力。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特色种植大有‘钱途’。”赵雪平说,如今合作社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年产量达1500吨,“我们力争在五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500亩,年总收入达到750万元,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