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或许,10年前的董月娥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66个孩子的“董妈妈”。
20余年的幼教工作经历,让她满怀爱意与希望对待每一个孩子。而孩子们一声声“董妈妈”的呼唤,也让董月娥在这条资助贫困家庭、帮助孤寡老人、救助失亲儿童的路上,收获了莫大的力量。
董月娥,现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凤凰工业园南湖幼儿园园长,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聊城市因故失去亲人的66个特殊孩子的“董妈妈”。
“一切都源于爱,一切都值得。”热心助人的家风在董月娥的言传身教中得以发扬,2020年,董月娥家庭被评选为全国五好家庭。
一张张路线图,串联起66份爱心
在董月娥的手机上,保存着一张她自己制作的路线图。
董月娥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沙镇,被救助的失亲儿童最多,共27位,我就规划好路线,红色路线是上午走访路线,绿色是下午走访路线,每到一个家庭还要手机定位家庭住址,这样既节省时间还能高效完成走访任务。
“因为失亲儿童的分布范围广,工作量大,我们就把每个乡镇的行走路线规划出来,尽量不走回头路。”董月娥说,“我们也尽量在每个乡镇都设立固定人员,既能熟悉路线,还能和失亲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交流更方便。”
每一个孩子都是董月娥的牵挂,而这一切源于10年前的一次经历。
2011年,董月娥第一次见到3岁的元元。当时,元元由14岁的哥哥送到她所在的好孩子幼儿园。在得知孩子的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是仅仅能自理的残疾人后,董月娥不禁流下了泪水。
“元元刚刚从农村来到市区,性格有些内向和自卑。”元元就这样成了董妈妈心中的第一个牵挂,她带着元元建立良好的交友方式,也帮助孩子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教会孩子完成自己可以承担的事情,更学会关爱身边的亲人与朋友,照顾好自己的妈妈。
如今,元元已经是一名可以独立照顾残疾妈妈的小学生了,即使已经从幼儿园毕业多年,董月娥也时常到元元家中探望,“给了他生活费,他也会算计着过日子了。”
10年来,为了帮助更多生活困难的失亲儿童,董月娥尝试联系社会慈善机构、也多次与区妇联沟通。
2020年初,在东昌府区妇联的帮助下,在东昌府区沙镇、侯营、堂邑、斗虎屯、闫寺、嘉明和市区对失亲儿童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摸底调查。
拿到这份名单后,董月娥与身边的爱心人士立刻到每一个孩子家中进行实地走访,挨家挨户为每个孩子审核资料,填写失亲救助表格,申请2020年每季度300月的助学金。
“每季度我们都会到每个孩子家探访,并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送一些米、面、油等物品。”董月娥说,“每次探访前,我们会提前一周通知被救助家庭,我们选择周六周日孩子们都在家的时候去,能和孩子面对面交流,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如果孩子学习上有问题,就找孩子的老师沟通,这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协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在她的带动下,一些爱心企业也主动提出要为孩子们捐赠图书、衣物等。“我们注册了聊城市东昌府区天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现在一共救助66名失亲儿童。”董月娥告诉记者。
一个好家庭,温暖一座城
如今在聊城市,“董妈妈”的美名远扬,然而在董月娥的家人看来,这位“董妈妈”已然将“热心助人”坚持了15年。
早在2006年,董月娥就带领好孩子幼儿园的十五名老师一起加入当时最早的爱心人士组建的义工组织。“大家一起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照顾孤寡老人,去农村看望特困家庭,捐款捐物,热心做好每一件事。”董月娥回忆说。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董月娥便舍下刚刚满月、嗷嗷待哺的女儿,跟着义工、带着老师去街头呼吁群众募捐,自己拿出仅有的3000块钱捐助给灾区,也发动所有老师、家长及身边的朋友捐款、捐物。
2020年大年初一,看到疫情越来越严峻,董月娥最挂念的,是沙镇朱庄的孤儿孙富坡姐弟俩。“他们家里没水没电,如果居家隔离,姐弟俩的生活会极其困难。”董月娥第一时间和姐弟俩沟通,又一大早开车将姐弟俩接到市区,送到他们的亲戚家里。
受到董月娥带动最多的,是她的家人。
董月娥对失亲儿童的救助,得到了丈夫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而让董月娥骄傲的,还是她的两个女儿。在疫情防控期间,董月娥积极响应聊城市妇联向全市家庭发出的家庭文化、体育线上活动邀请,她和女儿的小提琴伴奏诗朗诵《致敬钟南山》获得第三期前五名。而董月娥的大女儿如今在韩国攻读硕士学位,也已经在当地加入了义工组织。
在家中,照顾患病的父亲,卧床多年的婆婆,董月娥夫妻二人“步调一致”,对老人尽心尽力、多年如一日。“每次回婆婆家,她就很高兴,说‘俺那好儿媳回来了’。”董月娥告诉记者,即便工作忙,她和丈夫也会抽出时间到公婆家里探望,“哪怕只是站站脚,老人也放心,我们也安心。”
董月娥的家庭无疑是幸福的。
家中老人曾是单位的先进个人,获得过省级劳动模范;董月娥的丈夫在单位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董月娥家庭也在2017年被评为聊城市最美家庭、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五好家庭。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失亲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学会爱自己、爱身边的人。”董月娥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如果他们内心都有一份来自董妈妈的温暖,让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给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我就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