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近日,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妇联和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家庭伦理道德讲习班”和“孝行天下亲子夏(冬)令营”活动在当地举行,吸纳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主动学习。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巴彦淖尔市妇联和市广播电视台即联手成立了“家庭亲情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基地共开办“家庭伦理道德讲习班”88期,“孝行天下亲子夏(冬)令营”42期,活动对家长和孩子全部免费,参加培训的人数近4万余人(次)。
如今在当地提起电视台《孝行天下》栏目、“家庭伦理道德讲习班”和“孝行天下亲子夏(冬)令营”,全市老百姓大多都知道。因为名气大,不少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甚至是台湾、河南等地的家长和孩子也慕名而来。家长们由衷地称这里是“活人大变工厂”,意思是参加完培训,大人小孩的变化都非常大。
杭锦后旗18岁的东东(化名)整天抽烟喝酒打架,经常十天半月不回家,和父母一见面就顶嘴,后来干脆休学了。“说实话,当初我参加夏令营是被我妈骗来的,她说是带我去旅游。但几天下来,我觉得对不起妈妈,以前就是个小混混,也没给弟弟做个好榜样。”当着500多营员的面,东东和妈妈、弟弟抱在一起,留下了忏悔的泪水。妈妈通力嘎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儿子说:“妈妈不懂教育,和你不沟通,就是打骂,妈妈错了。”
来自呼和浩特市的辉辉(化名)从小和姥姥、姥爷生活,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一年才回家见一次儿子,直到辉辉6年级时,才把他接到身边。“小时候我根本不认识他俩,不让他们抱,也不称呼爸爸妈妈,内心很冷酷,就觉得他们亏欠我太多。”辉辉告诉记者。夏令营结束时,一家人终于激动地抱在一起。辉辉的妈妈杨玉梅深有感触地说:“5天心与心的沟通,儿子终于理解了我们。我也认识到,挣钱不是最重要的,今后要多多陪伴儿子。”
来自乌海的吕佳总觉得女儿这也不行那也不对,经常训斥,母女关系冷到冰点。听了几天课后,她发现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原来我对女儿不是守护,而是控制,买什么书包、衣服也都得听我的。我从来没有夸过她,考99分也要问她,那一分是怎么丢的。这几天我痛哭流涕,觉得做妈妈太失败了。”吕佳说。
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副主任、传统文化培训学校校长、《孝行天下》栏目制片人、主持人韩东告诉记者:“我们的培训内容以孝亲敬长、夫妻和睦、孝育子女为主线。教材以《弟子规》和《孝经》为主,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室内外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教师全部是我市各大、中、小学在职教师及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封闭教学,吃住在基地,培训班不设任何收费项目,完全公益办班,所需经费全部来源于社会爱心人士的无偿资助。有一个老板,他爱人听课后改变非常大,他就主动为我们提供场地,赞助经费,像这样的企业家有很多。”
巴彦淖尔市妇联主席菅桂桃说:“家庭亲情教育基地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对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巨大需求和基地注重教育实效的办学理念,各级妇联组织家庭教育工作也有了强有力的抓手。很多吸毒人员在我们基地学习后回归了家庭,主动换了朋友圈,远离了毒品;不少离异家庭,通过学习破镜重圆;数不清的叛逆青少年,通过学习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无数关系紧张的家庭找到了和谐相处的秘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市妇联家庭亲情教育基地是妇联与广电及社会团体三方合作的成功典范。”
从2015年起,每年的亲子夏(冬)令营都在杭锦后旗双秀实验学校举办,实现了500人共同学习的教育环境。
讲习班每周六举办一次传统文化宣讲活动。讲师团还先后到呼和浩特、包头、桂林、昆明、银川、长沙、南阳等地宣讲传统文化课程,至今已走过了17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城市,演讲150多场。2020年3月,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孝行天下》传统文化培训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妇联评为“自治区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