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

担当建设百年油田重任 大庆精神历久弥新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贾莹莹/摄

    这是大庆油田2号丛式井组群。  新华社记者  王松/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60多年前,松辽盆地沉睡百万年的黑色黄金从大庆喷涌而出,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这里拉开序幕,这片土地上,每一处工业遗产都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见证。大庆油田开发建设是一部新中国石油人攻坚克难的奋斗史,更是新中国石油工业走向辉煌征程的壮丽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1959年9月,钻探人员在东北松辽盆地找到工业性油流,标志着一个伟大油田的诞生,时值国庆10周年前夕,新油田因此被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大油田之一。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夺取了大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指出:“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不仅是大庆精神的精神“内核”,更是新时代大庆石油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时代不断更迭,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誓为祖国献石油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逆流而上、奋勇直前。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

    走进位于大庆市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型群雕《石油魂》震撼人心,这幅群雕以宏大的气势表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石油工人,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满怀爱国豪情,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铁人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发出的钢铁誓言,它浓缩了铁人的终生实践和伟大人生,是铁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庆石油人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1959年9月26日这一天,韩作春永生难忘。作为大庆油田第一股褐色油柱喷涌而出的亲历者,回想起那激动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井口,当油喷出来那一刹那我们都欢呼起来。”位于黑龙江大同镇高台子地区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预示着大庆油田的诞生。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我国石油自给率仅为40.6%,飞机停飞、坦克停用、拖拉机也放在车库里。1960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石油工业部关于组织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中央批准的3万名退伍转业官兵奔赴大庆,院校、科研部门共37个单位的精兵强将齐聚大庆。就这样,在这片只有百十户人家的茫茫荒原上,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

    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1万吨,到1963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对我国实现石油基本自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开始,连续27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至今,大庆油田仍然保持年产量4000万吨左右,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4万多人的会战队伍,一下集中到大荒原上,生产生活遇到极大困难。没有住房,会战职工只能住在牛棚马厩,挤在自己挖的地窨子里,有的就在荒原露宿。粮食供应不足,会战职工就拣冻白菜和甜菜叶子,“五两三餐保会战”。

    面对极端困难和各种矛盾,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大会战开展后的第一个决定——《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学了“两论”,王进喜说:“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主要的矛盾。”并响亮地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从此,“两论”成为指导大庆油田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这是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豪迈,只有直面困难、才能创出一条新路子,开辟一片新天地。如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传承在大庆油田振兴发展中。科技创新闯难关,“走出去”拓展空间,新时代的奋战蕴含在科技工作者为了赶制调整方案而彻夜不息的灯光里,在晃动着橘红色身影的茫茫雪原里,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日夜驻守的简陋板房里。

    深化改革是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充满艰辛和挑战,大庆油田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新时代的大庆人将牢记艰苦创业的初心,用毕生心血和智慧奉献于油田的创新发展,以“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精神,为今日大庆油田再创佳绩。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操作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就是现在闻名全国的1205钻井队的前身。

    1959年9月,王进喜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群英会休会期间,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路过沙滩街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他百感交集,想着想着,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北大红楼附近的沙滩街头流下了热泪。从此,这个“煤气包”沉甸甸地压在王进喜的心上,成为他后半生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

    没有石油,新中国发展步履维艰,面对此情此景,肩负全国期待,铁人王进喜作为第一批大庆石油人的代表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以王进喜为榜样,大庆石油人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自觉履行为国分忧、胸怀全局的奉献精神,在一代代石油人的传承下把这种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激励着新时代的大庆人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奋发实干。

    大庆油田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铁人精神”成为大庆油田几代人学习的精神内核,激发出一代代大庆石油人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怀。大庆油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庆石油人始终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