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培育劳动精神 教育不能缺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王恒

    劳育是教育的重要维度。为更好让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8月24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强调,要通过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

    一直以来,由于升学压力、课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只是埋首课本,家长几乎替孩子包办了一切。而不少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仅仅将其停留在上课宣讲以及课外活动的层面,形成了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的现象。一些地方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只有劳动没有教育,借劳动教育的幌子把学生当成了免费劳力。

    重“脑力”轻“体力”、重“理论”轻“实践”,容易使学生落入“死读书”的窠臼,脱离生活、不切实际,从而形成对人、事、物的认知偏差。学校对劳动教育的“不上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学生的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到,网络游戏、盲目追星也让更多学生怠于劳动,而网红炫富等现象的出现也在消解学生心中对劳动最光荣的美好定义。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面临的现状,此次教育部着重强调了劳动精神培育、劳动价值观培养。强化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深度和力度,引导学生认可劳动、主动劳动,在劳动实践的锻炼中,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态度和习惯,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劳动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家、校、社会的共同推进,只有家长适度放手、学校认真引导、社会形成氛围,孩子们才能在劳动教育中更好成长。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