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妻子们的思秋期》记载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中高阶层女性家庭主妇生活日常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觉醒的痛苦过程。作者斋藤茂南以细致的描写,全景式地关注日本家庭主妇的个体困境,深入倾听与观察其个体情感、心理状态,并从家庭环境、成长环境、丈夫的工作环境等多重角度,予以呈现和剖析,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时代命题紧密结合起来。
■ 刘天红
《妻子们的思秋期》(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是日本记者/学者斋藤茂南“日本世相系列”中的一部。斋藤茂南试图通过“世相系列”,发掘日本在快速经济发展时期的社会动态,展示资本主义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类似“职场上的男人”等坚硬的社会议题之下,“妻子们”的观察角度是偶然浮现的,却从一个侧面给“世相系列”的发掘与记录以更深更广的思维触角。
《妻子们的思秋期》记载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中高阶层女性家庭主妇生活日常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觉醒的痛苦过程。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全景式地关注日本家庭主妇的个体困境,深入倾听与观察其个体情感、心理状态,并从家庭环境、成长环境、丈夫的工作环境等多重角度,予以呈现和剖析。所有对个体体验的观察与追踪都被完美地融合在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成长时期的时代背景之下,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时代命题紧密结合起来。
轰鸣声中的现代“闺怨”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记者/学者贝蒂·弗里丹发现了美国中产阶级女性中那些远离职场、住在郊区大房子里、衣食无忧,以照顾家人生活起居为业的家庭主妇们“莫名的烦恼”。同样的情况,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得到再次呈现,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日本中产阶层,产生了“主妇”群体。斋藤茂南以细腻深刻的笔触,记录了她们内心的挣扎。
在第一部分有关“酒精依赖症”的女性中,作者重点记述了6位具有酒精依赖症的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心理过程。这些嗜酒成瘾的女性,在与丈夫逐渐疏远的沟通、与社会逐渐脱节的过程中,感受到莫大的空虚、苦闷和无力感,不得不借酒浇愁。而在妻子们日复一日的苦闷、巨大的虚空中,那些“精英”丈夫们正被吞噬在庞大、缜密的资本主义体系中,蒸蒸日上的企业业绩、让人不得喘息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逐渐消磨着“丈夫们”的生活乐趣,并最终导致了一个个家庭的悲剧。
长久以来,女性的情感体验多被视为是“琐屑的”“无厘头的”“毫无价值的”,书中记述的嗜酒成瘾女性的情感体验,在被部分来信的读者称为“奢侈的烦恼”。这些“奢侈的烦恼”独立于坚硬的关于生计、发展的现实之外,被认为是多余且烦躁的。但这正是《妻子的思秋期》的独特之处,隐藏在宏阔、铿锵的经济发展“冰山”之下的这些“奢侈的烦恼”勾勒出个体命运的真实面向,并推动人们进一步思考人的全面发展与真正价值。那些潜藏在女性个体生命中的辗转反侧、失眠焦虑,隐隐构成了一种现代“闺怨”,只是相比于农耕时代局限于离别之思的田园闺怨,这种淹没在时代隆隆马达声中的“闺怨”更为剧烈复杂、也更支离破碎。
从女性视角,推开家门
近年来,关于家庭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家庭建设、家庭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作为私领域,家庭内复杂的动态关系,也常常被遮蔽。在第二部分——“妻子抛弃丈夫的时刻”中,作者借由女性的独特体验,进一步将观察角度伸向家庭内部,不仅关注由叙述的男女主角所组成的核心家庭,更关注双方原生家庭的影响,并记述女性意识觉醒所带来的影响,从女性的观察角度,打开了家门。
家门之内,有关于对“爱”这个永恒主题的深刻探讨,夫妻间怎样沟通、理解、共情才可以达至“爱”、实现“爱”;父母与子女之间,应给予怎样的关注、理解与帮助?作者借用大量心理学的分析,将家庭成员之间隐秘、微妙的互动关系与情感体验进行独特剖析,为我们展示了在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家庭内部的结构、动力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面临何种阻碍。在这种分析之下,读者会发现,女性个体那些“奢侈烦恼”有更深的基于社会变革的基础。
在“妻子抛弃丈夫的时刻”中,作者所记述的女性主体最终选择推开家门、离开丈夫——离婚或分居。对女性来说,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也显示出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思潮给困于家庭生活中的女性所带来的启迪与鼓舞,这是一个充满变化与转折的时刻。而在这种变化与转折中,需要看到转变、迎接转变的不仅是女性,更取决于男性如何看待和接收这种转变的信号。女性个体所遭受的巨大的心理冲突、痛苦的情感体验,都向男性、向这个按照充满男性思维的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逻辑发出了强烈的呼救信号。
关于“主妇”,未竟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女星奋力突围,打破主妇化困境。她们努力进入职场,在婚姻选择上更侧重于配偶体贴、温柔、共担家务的品质,而不是聚焦于其“赚钱养家”能力。当下在日本,“一人居”等单身生活理念也备受关注,但这些离开家门的女性也面临着新的困境,比如单身女性的贫困问题,职场的性别歧视问题等。尽管“主妇”所面临的困境已经在学术讨论、文艺作品、影视剧作品中广泛存在,但“主妇化”的进程并未终止。
当下,在中国国内,关于“全职太太”“家庭主妇”的讨论也逐渐显现。学者吴小英在《主妇化的进程》一文中提出,当前中日韩等国女性在成为“主妇”问题上的选择,更多是一种“个体化”的抉择,是她们在制度规范下,结合自身情境所做出的权宜性策略,也代表着家庭发展的多种趋势。面对“主妇化”问题,需要的或许不是价值评判,而是在宏观的政策制定、文化发展上对家庭给予更多支持,给予女性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伴随着对“全职太太”的讨论,亦有学者提出需要反思资本主义逻辑下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体系,重新认识和评估家务劳动对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意义,一味强调公共劳动价值也是一种背离。
整体来看,《妻子的思秋期》一书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个体体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家庭变革、社会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与人的关系等宏大议题。它掀起了蓬勃向上的经济社会的隐蔽一角,让女性的呼声传达出来,并以此启迪人们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