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韵曦 实习生林芯仰 发自北京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新学期,必将有不一样的新气象。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双减”“五项管理”督导有关情况。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除个别地方因疫情原因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日安全、正常开学。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要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
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可从实际出发,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
吕玉刚特别提到,在规范考试命题上,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的难度,要以学定考,不得超标、不得超教学进度。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考试结果的运用上,明确要求实行等级评价,并依据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帮扶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此外,减轻作业负担也跟学校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吕玉刚表示,“双减”对学校提出了“三个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他指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强化教学、作业、考试管理。幼儿园要帮助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校园,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和家长的教育焦虑。
吕玉刚还强调,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吕玉刚建议,各地各校要向广大家长深入宣传中央“双减”政策要求,详细介绍本地本校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密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争取家长积极支持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