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美·口述 PDF版下载

版面: 美·口述

色桃花:新居建在牧场上


    原来的土房和现在的新居对比

    色桃花(左)走访牧民

    一座座新居建在了牧场上,也稳稳地建起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自此,乡党委一号召,村民们就跟着干。2019年,全乡实现了全部脱贫。

    ■ 口述:色桃花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妇联副主席

    ■ 记录:任然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做贡献。”这是母亲常和我说的话。

    谨记母亲的叮嘱,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当我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公务员后,我的选择是去当年全州最贫穷最艰苦的县,到县里最偏远的村庄当一名驻村干部。

    4年,在组织的培养下,我不断成长。2013年9月,我担任了塔子乡党委书记一职,成了甘孜州少有的,至今也是色达县唯一的女乡党委书记。

    8年,不辱使命,塔子乡不仅全面脱贫,如今更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期间,塔子乡不仅年年在县、州各种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今年,乡党委还被评为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很多人问我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我回答:“是始终坚守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这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塔子乡,改变,就是从全乡、村几十名干部“以人民为中心”,一锤一钉、一丝不苟地帮牧民们修新居开始的。

    走访800余牧户 归类21本台账

    我到塔子乡时,只有27岁,虽无太多工作经验,但成长经历告诉我,干任何事,没有捷径可走,打脱贫攻坚战更是。

    我出生在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家乡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儿时家境不佳,中学读完后我便在家乡当讲解员。父母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尽全力,于是,我不仅拿到四川省导游讲解证,还是甘孜州十佳导游讲解员,是甘孜州第一批政务讲解员。

    不读书就无法进步,我边工作边学习,通过自考,先后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大专,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本科,并在四川省委党校攻读了研究生。

    2013年时,塔子乡不同于八美镇,地处两县交界处,全乡9个行政村829户3015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草原贫瘠,边界处因有森林,常有纠纷……

    自然条件差、资源贫瘠、矛盾突出。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彻夜难眠。

    那也得干,听别人说不如自己去看。到塔子乡后,我拿着笔记本,一户一户地去走访,问每一户的人员、养殖情况、收入情况,问他们需要什么……将每一户的户情写满了整个笔记本。

    问,也不是件轻松的事。虽然我也是藏族,但由于语种不同,牧民们使用的安多藏语,有时我也难以听懂。再加上他们有的还不愿说,或不敢说,或不会说,常常我要坐在他们的土房子里或帐篷里,磨一两个小时,才能了解完一户的基本情况。

    小半年时间,我几乎走访了所有的牧户,并带领乡村干部们经过12次反复核查筛选,最后确定6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确认人均年收入在2736元以下,贫困人口272户,1125人建档立卡,并将所有的需求归类为21本台账,如住房需求、道路需求、就业需求……以便随需随取。

    花一年做动员 连办四年培训班

    在走访时,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百姓住的房子太差,最令我着急的是,很多老百姓没有积极生活的面貌。

    塔子乡洞拉村贫困户阿瓦,今年52岁,是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右手有残疾,家中缺劳力……2014年的一天,我们走到阿瓦家,看到的是一处又破又旧、四面漏风的土坯房,家里唯有两张木板拼成的凳子,以及一个破旧的钢炉。那时,我内心就产生了一种想法:要是阿瓦家能住上一栋好房子该多好啊!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各种好政策落地。其中就有包括异地搬迁等让农民能住上好房子政策。其实,之前国家也有很多改善住房的政策,但村民们没有深刻理解到政策能为自己带来的好处,也没有习惯自己建房,大部分都未能得到真正的住房改善。

    基于此,我决定先攻下住房改善这个堡垒。

    我和时任乡长泽郎东珠为牧民想尽一切办法,将制定好的工作方案翻译成藏文,并细化到建房图纸等细节。进村开村民大会,拿着大黑板画,给他们讲,这是人字形的屋顶,这是排水沟的构造,这是砖混的墙。告诉他们,建房没有那么复杂,咱没有钱请工人,我们就自己采石料、背砂子……

    全乡各级干部都用这种方法,每家每户讲,大会小会讲,前后用了近1年时间,才把老百姓动员起来,同意自己建。

    接下来,我们请就业局办了一个建筑技能培训班,并为每一名来参训的村民争取到了每人50元补贴。村民们参加培训,各级干部们不仅跟着一起学,还包了学员们的吃住,负责后勤保障,学员们被安排住进村活动中心,党员们则轮流为学员们做饭。

    培训班连办了4年,从挖地基、砌墙到木工、装修,包含了建房各个环节,每次都有五六十人学,大家边学边建房,深刻感受到自己建的房子才最美丽。不仅如此,还户带动村,村带动村,大家都开始自建房,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乡上的建档立卡的资料室和档案馆都是贫困户来打造的。

    我们还培养出了能工巧匠,不仅辐射到了其他乡镇,他们还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有了脱贫奔小康的真本领。

    各级干部齐上阵 肩挑背扛建新居

    2018年,阿瓦家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乡党委政府动员乡村干部无偿帮建投工投劳,两次选址、历时三个月终于建成了一幢75平砖混结构并带院子和厕所的漂亮新居,新房子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设施一样不少。

    住上好房子的阿瓦,有如人生加装了马达,对生活有了极大的热情,院子随时保持干净整洁,屋子收拾得窗明几净。作为“住上好房子”的样板,我也经常带着贫困户去她家学习、取经。

    有人问,村民为什么住进了好房子,一下子就有了好的精神面貌?

    你如果来看看村民的房子是如何建成的,就能明白。不只阿瓦家,每家每户,全乡各级干部齐上阵。为帮助牧民建设新居,基层干部们付出了很多,有帮助牧民建房过程中骑马摔坏腿的雅儿布村第一书记,有拉建材上山时在野狼群里死里逃生的泸角村两委干部,有雨季赤脚过河时差点被大水冲走的蚌珠村驻村干部……

    我对新居也提出了高标准,班子成员一起商量制定了乡村干部包户,倒排工期,以及建房多个环节的验收标准,并严格要求哪个环节不符合验收标准就拆掉重建,8年里,我亲自监督,每天都在各个村往返无数遍验收房屋,有时坐车、有时骑马、有时走路,村民们开始都怕见我,说建房的要求太多太麻烦了,连挖个地基书记都要跳到坑里量半天。可当他们住进又坚固又漂亮的新居时,他们才真切理解了我们的初心。

    2014年以来,塔子乡新建和改造了483套住房,实现了2173名牧民的住房安全。最高的山头,最偏的地角,干群们一起肩挑背扛、一砖一瓦地把房子建了起来。

    一座座新居建在了牧场上,也稳稳地建起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自此,乡党委一号召,村民们就跟着干。2019年,全乡实现了全部脱贫。

    现在的阿瓦,不仅从事着草管员的工作,还被评为2019年度塔子乡“四好家庭”而受到表扬,记得表扬会那天,阿瓦身着蔚蓝色藏袍上台领奖,奖品是一台适合洗藏袍的大洗衣机,她在掌声中,身板笔直,是那样的自信。

    而村民们,如今每家每户都忙碌着,有暖棚牛圈,孩子上学,大人干工作,当护林员、养路员、环卫工,去合作社里造林种草,开民宿,去外面务工。早已不像原来,总躺坐在帐篷门口无所事事。

    我也发生了“巨变”。刚到乡里时,村民、干部们看我细皮嫩肉,都觉得我干不了多久,而如今,这个曾经被评选出的“康巴之花”,已变成了又胖又黑的大妈,常年一套深色衣服外披着军大衣把塔子乡674.7平方公里走了许多遍,走累了,就随地蜷腿坐在草原上和村民们聊发展。

    我更喜欢这样的自己,不仅和牧民更亲近了,也得到了群众的信任。8年间,我在乡里把两名年轻村干部,培养成了大学生,还锻炼出了很多人才,让他们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如今,一段征程结束,我又开启了新的征程,在接下来的妇联工作中,我仍将坚守初心,继续实干为要,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不懈努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