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PDF版下载

版面: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赓续抗洪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98抗洪资料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强洪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这首歌曲《为了谁》创作于1998年,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它是送给所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洪水的抗洪勇士们的赞歌。

    每当听到这首歌,人们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抗洪夏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特大洪灾,30万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无愧于军人的称号。

    1998年入夏,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有360多千米的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先后出现3次洪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城市和广大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千钧一发之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沿江近30万官兵全部上堤,从久经考验的将军到初出茅庐的新兵,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人在堤在”的誓言。特别是受灾省份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来支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起,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长江决口,九江告急;荆江分洪,保卫武汉。洪水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情系灾区,一列列火车、一架架飞机、一队队汽车满载着物资、食品,满载着各地群众的深情厚谊,从各个方向往灾区集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抗洪前线到首都北京,从沿海省市到边疆地区,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抗洪救灾的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广大军民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面对危险始终不屈不挠,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98抗洪期间,勇敢的中国军民在南北两个战场同时与特大洪水殊死搏斗。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拼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成功地保卫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安全,保卫了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业绩。

    1998年9月28日,隆重举行的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江泽民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深刻总结了抗洪抢险的成功经验,精辟阐述了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3年过去了,抗洪精神依旧在中华大地传承,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抗洪人,也一直为这份精神注入着独特的基因。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其中,要进一步发扬包括“抗洪精神”在内的“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如今,在“十四五”新征程上,14亿中国人民,以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人民子弟兵”

    在湖北省咸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的“九八抗洪烈士陵园”里,记录着在这里曾经发生悲壮的抗洪抢险斗争场景。

    1998年8月1日,簰洲湾溃口,空军高炮某团225营及广州军区某舟桥旅5营的解放军官兵前往抢险,连指导员高建成等19人以身殉职。

    为了纪念那些英勇无畏的抗洪烈士,缅怀抗洪精神,1999年7月,咸嘉鱼筹资修建了“抗洪英雄纪念碑”“簰洲湾九八抗洪烈士陵园”。

    陵园内,英雄高建成的墓居中,其余18座烈士墓,左右各9座,呈弧形排列。该陵园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抗洪烈士陵园,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98抗洪后,全国人民不忘英雄壮举,传承抗洪精神,各地先后修建了抗洪纪念碑或纪念馆。仅在湖北,除了簰洲湾建的 “九八抗洪烈士陵园”“九八抗洪纪念馆”,荆州还先后建成“九八抗洪纪念园”“九八抗洪纪念碑”。每年清明、八一建军节和烈士纪念日,各地干部群众在这里进行祭扫,通过纪念馆里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镜头,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深情缅怀抗洪英烈。

    防洪“生死牌”见证中国人的“不服输”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早在1954年武汉人民也经历过一次同样严峻的考验。危急时刻,是党的英明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洪抢险,确保了洪峰顺利过境。

    武汉龙王庙闸口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是汉口江堤最险段,其安危与当时700万武汉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联。1998年8月7日,武汉龙王庙最高水位达到29.43米。这一天,在龙王庙闸口,黄义成、唐仁清、李建强等16名共产党员签名宣誓,在闸口竖起了“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木制“生死牌”。

    “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这是16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也是所有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龙王庙大堤上曾经立过4次“生死牌”,分别是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16年。直到2016年的20年间,每到危急时刻立起“生死牌”,这已成了负责这段江堤的武汉市江汉区水政监察大队的传统,由老同志传递给新同志。

    1998年洪水退后,党中央高瞻远瞩,斥巨资启动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对全长1080米的龙王庙险段,按照“扩宽抠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的原则,扩宽南岸嘴(汉江入长江口的右岸),加固汉口驳岸,实施铰链沉排和隔渗墙建设,让龙王庙堤防得到加固。现在的龙王庙,已经从以前的险滩变成了如今的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1998年的那块生死牌的“原件”已经被国家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永久收藏,作为对那段历史的见证。而代表共产党员“人在堤在”誓死坚守大堤的铮铮誓言却深深刻在每一位武汉市民的心中。

    赓续抗洪精神 巾帼当仁不让

    98抗洪精神,不只产生于这一次抗洪抢险斗争,而且根植于中国人民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有了这种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就能“堆土成山”,办成大事;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人民受益、民族受益、国家受益。而每当民族危难之际、国家需要之时,也同样随处可见中国女性英姿飒爽的风姿。

    2016年6月底,我国南方多地日雨量破极值,长江出现2016年第1号洪水。在7月的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谈到抗洪工作,要求各级干部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各项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4日,当作为“北方人”的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暴雨如注的夜晚站在江水与大堤几乎平齐的长江大堤前,听到由远而近一声声炸雷循环而至时,心里不免打起了鼓。

    然而,面对站在记者面前这位女性,记者心里又踏实许多:胡明荣,武汉汉阳区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兼妇联主席。7月2日,赴北京参加“七一”纪念大会并接受“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表彰返回武汉的胡明荣,第一时间与社区党员张高运等204名妇女组成的抗洪突击队,做好了随时奔赴抗洪一线的准备。7月3日,胡明荣带着其中40名女队员组成“江欣苑社区铁娘子抗洪抢险突击队”,来到长江大堤鹦鹉洲段,负责其中近300米区域的巡防任务。

    胡明荣告诉记者:“抗洪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在这危急关头,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身先士卒,冲在一线,践行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也展示中国女性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能在大堤上防洪抗洪,是我有生之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69岁的肖丽芳大姐是“江欣苑社区铁娘子抗洪抢险突击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但她拒绝了所有人的劝阻坚持在大堤上巡防,她有着自己的道理:“我年龄虽大,但身体很好,又从小在这江边长大,熟知情况,经验比其他人多,特别是我有‘98抗洪’的经历,这是最大的优势,防汛抗洪,不分年龄性别。”

    在这场抗洪救灾中,作为一名生活在武汉的“外地人”,记者亲眼看见了在暴雨面前,武汉市各级妇联面对灾难的快速反应,极尽所能帮助受灾群众;亲身经历了武汉各界妇女不畏艰险,众志成城、不向灾难低头的坚强信念;亲耳聆听到坚守抗洪一线的武汉女性“人在堤在”的誓言。在大灾大难面前,记者见证了这座城市里一个个坚忍不拔、自信乐观的普通女性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

    在抗洪一线,她们不求回报,主动担当:她们是妇联干部,是巾帼志愿者,是妇女群众……她们年龄不同,岗位各异,为着共同的目标,聚人心、鼓斗志、保后方。

    传承抗洪精神 展现中国力量

    今年7月,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各地各部门全力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应对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安置受灾群众,中央各部门迅速反应,调配救援力量与物资驰援一线,恢复电力、通信等生产生活秩序;人民子弟兵勇挑重担昼夜不停,接力救援受困群众;受灾地区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凝聚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强大力量。

    子弟兵来了、“橄榄绿”“火焰蓝”“志愿橙”都来了,人们相互扶持,共度时艰。郑州很多商城和酒店也纷纷提供避险场所,为受困的人们提供食物,郑州所有酒店不仅没有涨价,还全部降价了,让这有些冰冷的夜晚多了温情。网友们说,这就是“中国温度”“中国速度”,这就是伟大的中国抗洪精神的又一体现。

    在历次抗洪抢险战斗中,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再次用行动诠释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记者了解到,1998年战胜特大洪水后,国家大幅度增加对防洪工程的投入,各地江河沿岸也开展了以堤防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长江干堤得到全面加高加固,主要支流堤防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区等堤防也陆续加高培厚。尤其是三峡工程建设完成,“大国重器”在拦洪错峰中发挥显著作用。与此同时,人水和谐的理念也深入人心,通过“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长江综合防洪体系进一步得到增强。

    历史在不断变迁,但伟大抗洪精神没有因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历久弥坚,激励着中华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与挑战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