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陈建敏
她们中有的放弃城市富足生活,有的深耕农业30多年,有的扎根偏僻山村……她们顶烈日、冒风雨,活跃在田间地头、山上河边,在苦与累中,将情怀抛洒在大地上,成为共同富裕路上不可或缺的巾帼力量。如今,随着浙江丽水市妇联深挖传统种养业巾帼农人行动的发起,她们在共同富裕路上的英姿愈发动人。
“我出生在农村,想为村里人做点事儿。”这是省三八红旗手、丽水市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林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这样一个朴实的想法,让她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摸爬滚打坚持到了现在。
3000元启动资金,造就金林美建成莲都区规模最大的蔬菜育苗中心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生产专业化基地。为了解决农民卖菜难,2003年,她承包了村里面临倒闭的蔬菜交易市场,年销售蔬菜额不到1万元,到现在销售无公害蔬菜额达9500多万元。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因外地技术工人无法及时返回丽水,金林美手把手地把村里30多名妇女培训成了育苗嫁接能手,每人平均每年可以增加收入3.8万元。
现如今一大批“80后”“90后”的巾帼新农人,到乡间施展拳脚,以不服输的韧劲和全新理念做深做长传统种养业,成为带领一方村民共同富裕的主要力量。
“80后”周和仙,在台湾旅游时发现花儿可以提取纯露或精油,毅然放弃在广东稳定的城市生活回到老家,租赁了莲都区碧湖镇周围村子的50余亩田地,种植玫瑰、苦橙、茶树,后又成功培育了野姜花。
10多年间,周和仙带领10多名留守村民一起种花采花。“这个女娃娃真不错,让我们帮忙做一些采花、拔草等轻便的活儿,给我们发工资。”满头白发的村民李水妮笑着说。
如今,周和仙已经开发出花茶、精油和纯露等10多个品种,申报了“柴香精油”品牌。10月,她的“柴香精油”馆将在金丽温高速桥头服务区亮相。
丽水女性不仅活跃在种养业,原生态的丽水还催生了返乡创业的女民宿业主。她们从女性视角出发,以贴近妇女儿童所需所盼的生活服务为经营理念,把民宿做成引领乡村活化的产业。
“60后”吴美凤与坑根畲族村19户村民签约,投资1000余万元,把村民的闲置房间装修为精致客房,命名“养心谷”。不管有没有客人来住,村民每间房每个月可收200元租金,赢利后再享受30%的分红。现在,她引入合作团队,借着“双减”政策的东风,准备把“养心谷”改造成学生周末认识农村、走进大自然的第一站。
而对于研学,刚生完小孩不到两个月的小可已经回村摸索了近两年。她紧密结合中国传统节气、农田里的作物,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层,设计不同主题活动,聘请不同专业的教练、摄影师,把小可家变成亲子活动的好去处。村里会畲族民歌和舞蹈的妇女,每参与一场活动就可以拿到300~600元不等的工资。
去年,小可当选利山村妇联主席。“乡村有广阔舞台,我们依托古堰画乡这个4A景点,发挥好我们民族乡村的特色,带领村里姐妹一起致富,一起开心!”
除却这些在农田山林间干出一番事业的女农人,更多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贡献着一臂之力。
她们清除乡间小路杂草、房前屋后堆砌物;她们打开一个个垃圾桶,查看垃圾分类是否准确;她们怡花弄草,装扮花园庭院,把一个个“盆景”变风景……
当下,丽水市县两级妇联围绕美丽丽水建设,把花园庭院创建作为花园乡村的最小细胞,制定出台全省首个《花园庭院建设指南》,以乡(镇)、县、市为单位组织妇女姐妹举办“垃圾分类”“洁净家园”“杂物摆放”“花木种养”等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完成花园样板村20个、花园庭院样板户200家。这些花园庭院不仅提升村民生活环境,更成为吸引城里人周末小憩的优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