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
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
举重运动员郭玲玲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击剑运动员谭淑梅曾遭遇高空坠落导致下半身瘫痪、田径运动员史逸婷左上肢肌肉萎缩、篮球运动员张雪梅因患恶性骨肉瘤导致左腿截肢……东京残奥会上中国的姑娘们,都曾经历至暗时刻,也有着各自的人生缺憾。
但那些不曾打败我们的一切,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残奥会上的每一个中国姑娘,都有一段“逆风飞翔”的故事。面对身体上曾经历的磨难和创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面对竞技赛场的风云变幻,她们敢于走出人生困境,走向更大舞台,拼出更高更强,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延续“双料第一”,这本身就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时代精神。
残奥会不只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对生命的诠释、对精神的洗礼。
通过一次次拼搏到底的冲刺,残奥女将们用团结和友谊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充分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中国女性“挑战极限、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激发她们拼到最后一刻的,还有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纵然没有双腿、即使失去光明,但祖国需要之时,便能挺身而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能够心怀炽热之情,唱响生命之歌,源于背后温暖而厚重的国家力量。正是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和全社会的帮助支持,包括残疾人运动员在内的亿万残疾人,便有了打破命运枷锁的底气和机会,才能够在关爱中自强、在勉励中奋起,奏响属于自己的精彩乐章。
“人的一生难得有几回拼搏,我们要对得起胸前的国旗”,一名残奥女将饱含深情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姐妹们的心声。带着荣耀和信仰,她们在奥运会上凝聚的“光芒”将不断扩散,“牢记使命、奋斗报国,不屈不挠、勇攀高峰,身残志坚、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将不断传递,激励更多女性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