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铿锵玫瑰领跑武器装备技术创新

——记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飞行器结构设计组组长及红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在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奖状奖牌挂满了一面墙,这是负责武器装备设计的及红娟班组获得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金牌班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班组”、“鸣镝”先锋班组、……一块块奖牌分量十足。

    为何会有众多殊荣?实实在在的业绩说明一切——近三年,及红娟带领我国唯一承担多军种武器装备创新研制的飞行器结构设计组,取得了70余项国防专利,以及以纽伦堡国际发明奖银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60余项科技成果。

    一位“70后”知性女子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严、慎、细、实”是及红娟从上一代航天人那里学到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秘诀,她也不断将这种工作要求传承给更多的航天人。“我们是个老班组,成绩的取得更得益于一代代航天人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及红娟谦虚地说。

    快速成长,在学习实践中感受责任和使命

    提起武器装备行业,似乎离女性有点远,但对于及红娟来说却是顺理成章,“我是航二代,航天、武器、结构这些词对于我来说很熟悉,跟着父母的节奏就走下来了。”

    本科,及红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所学专业对于应用到武器的设计制造还有欠缺,所以又专门去北京理工大学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攻读了研究生。

    及红娟坦言,自己赶上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期,那时候,国家对于人才的极度需求让自己得以快速成长。“那时,跟着老师到各种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做试验,虽然很苦,但很受益。”及红娟回忆,老一辈航天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着自己。

    在这期间,及红娟跟着老师全程参与了某型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她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航天人的使命:航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颗螺丝钉在庞大的武器装备系统上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越来越体会到这种责任和使命,我会认真对待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并力争做到极致。”这是老师对及红娟的教导,更转化为她对自己的日常要求。

    同时,该型武器装备的成功研制,让及红娟的业务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迅速成长为团队的核心骨干。2008年,羽翼丰满的及红娟开始担任飞行器结构设计组组长,全面负责团队的技术管控和人员管理。

    不断创新,在实际行动中攻坚克难

    成绩有目共睹——在及红娟的带领下,团队研制的武器装备连续参加了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在各大阅兵式上,压轴出场的那些国之重器,很多都有我们的功劳,我们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结构设计。”及红娟略显骄傲地说。

    对于武器装备来说,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提高武器装备的自有技术含量至关重要,这也是及红娟非常关注的要点。“要使武器装备建设不受制于人,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及红娟强调。

    为了提高某型号武器装备的末端精度,为了寻找相关的设备材料,及红娟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厂家,之后,为摸清这种材料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她扎根偏远艰苦的试验基地,连续两个月完成上百次的实验、分析,终于攻克了型号研制的关键技术难题,将某技术首次应用于武器装备结构设计中,使我国某一类武器装备首次具备了精确打击能力。

    “装备技术各国都是封锁的,在没有任何资料借鉴的情况下,‘为武器装备装上眼睛’挺难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寻找、探索、分析、实验。”事实证明,及红娟的付出非常有价值,该项技术创新又被推广应用于其他武器系统,为武器系统的再开发开辟了新途径。该项技术获得了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武器装备重量的减轻,会对射程产生很大贡献,这是各国技术团队积极追求的目标。为寻找质量更轻型、强度更高的材料,及红娟带领团队从冰天雪地的东北三省到空气湿热的西南腹地,将国内先进材料研究高校、生产厂家、金属材料研究院等摸索了一遍。经过几年的研制,最终将新型材料应用于武器装备产品的制备。这些材料的研发,比肩世界尖端装备,极大提升了我国武器装备的性能,也开拓了我国材料、冶金等领域的新技术。

    “武器装备建设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事业,装备领域的创新必须实实在在。而在创新的同时,更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这对我们技术科研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做。”及红娟表示。多年来,她正是在实际行动中不断迎接挑战、攻克挑战,带领团队领跑武器装备结构设计技术的创新发展。

    优化管理,在标准体系循环中实现突破

    十几年间,飞行器结构设计组在及红娟的带领下,荣获了多项极具分量的荣誉,及红娟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称号。

    及红娟认为,新时代带队伍,既要坚持传承,又要做到优化,“每个时代的特点不一样,每个时代航天人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平时,及红娟跟班组成员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好好学习”“要与时俱进”“不要嫌麻烦”,这些话,正是及红娟当年最受益的内容。

    同时,为了保证创新要求和质量,及红娟把班组传承下来的一些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和总结,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比如,用环形拓扑结构管理法来推动技术创新;用星形拓扑结构管理法来快速培养人才;用网状拓扑结构管理法来保证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简单说,以前的经验总结是靠口口相传,现在我把成熟有效的设计方法固化下来,形成一套标准体系。在总结、固化、传承和创新的循环中实现突破。”及红娟介绍。

    及红娟也坦言,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些比较紧急的任务,真是焦虑到挠头,但一想到班组的全体成员都在等着自己,一想到产品的其他团队正在夜以继日地奋战,自己就会生出无限的动力。“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交出产品,没有什么可商量的,必须咬牙坚持。”对于及红娟来说,这样的经历很多,她经常会把班组成员分成几部分,边研制边实验边定型,团结协作,荣辱与共。

    对于自己的目标,及红娟不假思索地回答,“保家卫国,为下一代武器装备努力探索。”用智慧守护国家的万里疆土,是及红娟这个新时代航天人永恒的方向。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