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创新基层养老服务:

“时间银行”助力老有所为老有所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周丽婷 杨蔚然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

    12天后,9月6日,滨河社区的又一处关爱老年人的设施——社区老年食堂正式开张了。

    67岁的志愿者胡希英领着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参观养老食堂,“你看,多干净敞亮,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过来就餐,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志愿者可以上门送餐”。

    晚餐时间,在食堂门口,记者看到社区志愿者帮忙引导、递送餐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办理就餐卡。

    曾全程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的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徐佳杰对记者说:“总书记提出社区要满足老人多方面需求。我们就是要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探索创新基层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把社区养老服务做得更精更细更实,让社区所有的老人们都能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

    社区书记徐佳杰:要像小棉袄一样更贴心、更暖心

    秋日午后的滨河社区,芳草绿树,恬淡、静美。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因疫情防控老人们不便出来,但是从墙上展出的一张张照片里,可以窥见往昔这里生动、欢乐的景象。

    滨河社区是个大社区,管辖5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371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177人。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6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组成,其中5名是女性,平均年龄36.5岁。

    “我觉得社区干部应该是‘穿针引线的人’,要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递给每家每户,也要了解每家每户的需求,认真负责地帮他们解决所急、所盼之事。”在社区工作11年,“80后”徐佳杰已经从青涩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成熟而又贴心的“大管家”。

    “虽然大事小情很多,但我越来越热爱社区工作。社区就是个大家庭,这里的叔叔阿姨从开始叫我‘小徐’,到后来都叫我‘闺女儿’‘孙女儿’,我心里暖乎乎的,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吧!”徐佳杰说。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人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的养老愿望,承德市高新区以滨河社区为试点,2018年7月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9年5月正式运营。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方式,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解决老年人文化娱乐、健康医疗、精神慰藉、日间照料等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徐佳杰带着记者参观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在智能化信息平台指挥中心,4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徐佳杰向记者介绍:“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入户调查,将60岁以上老人信息逐一录入智能软件系统。老人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一键呼叫’,就可享受助洁、助浴、助急、助医这些固定的上门服务,居民有其他需求,也能随叫随到。”

    在适老化改造展示间,徐佳杰介绍着如厕沐浴轮椅、树脂L型扶手、壁装式沐浴器等一些助老新设备。“这个很受老年人欢迎,已有60多户完成改造。中心请专业人员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等进行‘一户一策’设计,并为老年人提供补贴。”

    在新开业的社区老年食堂,窗明几净,餐桌上纸抽、湿巾、牙签、调料一应俱全。“考虑到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老人,食堂每天特意会做低糖、低脂的营养套餐。居家养老中心也准备好了订餐及送餐的服务流程,简单易懂,方便老年人操作。”徐佳杰介绍,辖区常住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失能半失能人员用餐享受成本价;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用餐享受市场价的半价;离休、优抚、低保和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用餐免费。

    “中心还设有社区门诊、中医理疗室、心理和法律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舞蹈室、乒乓球活动室、老年大学,为老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精神愉悦提供环境。”徐佳杰熟稔地介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对滨河社区正在探索试行的“时间银行”很感兴趣,进行了详细询问。徐佳杰告诉记者:“‘时间银行’就是探索老帮老的一种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把服务活动的时间,存入志愿者个人账户。当志愿者年长需要照顾时,就可以从自己的账户中支取‘时间’享受相应的服务,也就是‘服务今天,享受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做客滨河社区,给这里的干部群众带来无限喜悦。在接受采访和安排工作中不断“切换”的徐佳杰微笑着对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社区,我们感到无上光荣。他的亲切关怀给了我们无穷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踏踏实实扎根社区,像小陀螺一样,把养老服务做得更精更实更细;像小棉袄一样,把养老服务做得更贴心、更暖心。让辖区更多的老年人实现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这一美好愿景。”

    志愿者胡希英:要在志愿服务上有所作为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滨河社区考察时,67岁的社区居民、志愿者胡希英身着红马甲在值班。“我们志愿服务队的每个人都要值班,三周轮一次。哪位老人有需求,就会呼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单后,会向值班志愿者派单,我们会及时响应需求,完成志愿服务。”

    在中心的二楼,信息化指挥中心与志愿者值班室相邻。当天有5位志愿者和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关切地询问我们什么时候退休的、多大年龄、志愿者都做些什么,那么亲切、和蔼,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胡希英回忆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我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亲眼见证了国家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又赶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我们这些老年志愿者也不能掉队、落伍’。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对着社区小徐(徐佳杰)书记还夸我们这支队伍‘素质很高’呢!”

    像胡希英这样的志愿者在滨河社区有48位,其中党员17人,女性38人,平均年龄64.5岁。这是承德市首个以“年轻”老人去服务“年长”老人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组建于2019年3月。

    2019年9月的一天,胡希英到社区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听闻有这样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她马上加入进来。

    “虽然退休了,但身体康健,精力充沛,感觉还能发挥作用,总想着还应该做些什么。”退休前,胡希英是市委统战部的领导干部,加入志愿服务队后她尽己所能发挥余热。她为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讲党课,陪伴空巢、失独老人聊天,入户为失能老人打扫卫生、做饭,每月为社区里的老寿星张罗一场庆生会等等,把温馨而富有特色化的助老服务送到需要的人身边。

    前些日子,一位赵大爷“呼叫”指挥中心,“能不能帮女儿理个发,外面雨太大了不方便,有空儿来就行。”正在值班的胡希英叫上另一名志愿者找到一名社区理发师,三人冒着大雨赶过去。原来老人的女儿也近60岁,半身瘫痪,行动不便。她们一起帮老人的女儿理了发,清洗了身体,老人非常感动。

    “帮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理个发、洗个澡,人变得清清爽爽;或者让他们吃上一顿盼了很久的手工饺子,就可以实现他们心中想要的幸福生活!”胡希英感慨。

    两年多了,滨河社区志愿者的爱心扩展了一圈又一圈,正能量影响了一个又一个人。就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走后的第二天,三位60多岁的阿姨找到徐佳杰,要求加入志愿者服务队。

    “退休不褪色”“人虽离岗,心还在党”,社区里的这些特殊的志愿者都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胡希英认真地对记者说:“做志愿者就要做好,不打酱油,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尽管都是些鸡毛蒜皮不起眼的小事儿,但用心做了,让受助的人感受到温暖,就是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8月15日,帮刘老调好电视节目”“8月20日,帮李阿姨拎东西上楼”“8月26日,上门帮金老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参加活动记1分,入户上门做饭记3分……胡希英的每一次帮扶都进入了志愿服务档案,也进入了“时间银行”的“储蓄卡”。

    “这两年,我大概志愿服务300多个小时,有的志愿者服务了500多个小时呢!”胡希英说:“目前还没有去核算分数,但是我觉得这‘时间银行’服务模式很好,等我再年长一些,走不动了,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我。服务今天,享受明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在滨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门口右侧,一处红色的标语非常引人注目:“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我余生要奋斗的事业——在志愿服务上有所作为。老有所为,既身心愉悦,人生还有价值、有意义。”精神矍铄的胡希英对记者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傍晚的滨河社区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祥和。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