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乔虹
“超越自我,为国争光!”电话那头,马佳用八个字来总结自己刚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之行。
这是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的她第一次参加残奥会。
在取得了两金一银的佳绩、经历了金牌失而复得的波折后,23岁的马佳接受采访时笑称,自己的东京之行可谓“收获满满”,并霸气十足地说,“我还能游得更快!”
重赛
接到重赛消息的那一刻,马佳说自己还是有点“懵”。
8月27日,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比赛中,马佳以29秒46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并斩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块奥运金牌。
但随后因有选手提出申诉,马佳的这块金牌与另一位中国选手李桂芝所获银牌都暂被收回,组委会决定重赛。
重赛,令很多人气愤不已。
但马佳自己很快冷静下来。
“不就是再比一次吗?比就比!有实力在,我不怕!”年轻的她,自信而执着。
马佳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投入赛前准备中。两天后,29日晚,马佳和李桂芝再度包揽了前两名,而且这一次她游得更快——马佳以29秒20再度打破了世界纪录,比第一次比赛的成绩还要更快!
毫无争议!马佳重新拿下了金牌,以绝对的实力证实了自己!
“重赛让我更加拼尽全力!”马佳愈战愈勇。随后,在女子200米混合泳SM11级决赛中,她再夺一枚金牌,同时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在女子100米蛙泳SB11级决赛中,马佳夺得了一枚银牌。
东京残奥会上,马佳获得了两金一银的佳绩,也将中国残疾女运动员顽强、自信、阳光的形象展示给了世界。
拼搏
“努力就会有回报!” 电话那头,马佳的声音坚定不移。
东京残奥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凝结着残疾运动员们所付出的远超常人的艰辛与努力。马佳也不例外。
八年前,第一次跳进“茫茫的泳池”,瞬间被无边的恐惧与黑暗所包围,14岁的马佳放声痛哭。
但她并没有放弃。
起跳、入水、击水向前……日复一日,在泳池中翻腾,从“畏水”到“水是我最好的朋友”,马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一直在为梦想而拼搏。
为备战本届东京残奥会,马佳在杭州集训了近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春节里,她只能通过电话向远方的父母拜年。虽然撂下电话,她也常常会忍不住“掉下想家的眼泪”。
训练是枯燥且辛苦的。因为眼睛看不到而不断地磕碰、受伤。痛是痛,但马佳咬牙坚持。
蛙跳、爬楼梯、跑步……为了加强体能,每天在常规训练后,马佳都会主动额外“加餐”。
一次次训练比赛中,马佳也在一次次突破自我。虽然命运夺走了她的光明,但她说:“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
支持
采访时,马佳正在回国隔离中。
即使还不能回到熟悉的泳池,但马佳也没有片刻的停歇:严格按照训练时间表,利用辅助器械在房间内加强体能锻炼,为十月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积极备战,“国内的姐妹们实力都很强,我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她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
隔离期间,马佳获得了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等,这让她高兴了好一阵,“一路走来,我一直在受到国家还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她说。
从体育赛场到人生赛道,夺得残奥会冠军是马佳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开启新的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训练间隙,马佳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她想进入高校继续学业,在训练的同时,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够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去证明“残疾人一样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