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八九月的莲花山谷,蓝天白云,草木丰盛,风景怡人。
坐落于山脚下的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正进入一年中忙碌的时节,大田作物玉米待收,大棚里的秧苗要赶着栽种与管理。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调研。总书记来到村民霍金、李桂霞家中看望,这让他们一家非常激动。一家老小说起这些年生活无忧、子孙满堂,对如今的好日子感慨不已。
如今,他们的两个儿子继续在外地承包电气焊工程,努力打拼,霍金和李桂霞则暂时搬到了地里的棚屋,“黄瓜该下苗了,在这儿住,干活儿方便。”
“啥也不缺,生活不愁”的霍金,身子骨还硬朗,因此不愿丢下农活儿,坚持侍弄那一亩地的大棚,“这些年来一直种黄瓜,遇到春节市场好能卖个高价,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2万元。”
和霍金、李桂霞一样,大贵口村的村民们好多都在田里忙碌。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遇上了正在大棚给草莓间苗的47岁致富女能手林艳会。
她戴着凉帽,化着精致的妆容,看上去并不像个农民。“现在生活好了,村里的妇女们都穿戴讲究了。”林艳会大方地说。
林艳会目前经营着4个大棚,主要种植草莓。“从8月中旬栽苗,一直要忙到明年7月拉秧。侍弄得好,11月就有果,不歇茬。”
种草莓已是行家里手的林艳会,前年毛收入30多万元,去年毛收入20多万元。有种草莓的支撑,林艳会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私立学校读书,一年学费5万元。“我文化不高,做事干啥的就受限制,因此必须让孩子好好读书。”
尽管一年又一年在大棚里劳作,但林艳会说自己从没感到厌烦过,“看着红红的草莓长出来,就觉得生活很有希望。特别是到11月份开始,北京、承德市的人周末开车过来采摘,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这些日子让林艳会感到最开心的,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贵口村就乡村振兴考察调研。林艳会对记者说:“总书记关心我们的日子,我们感到很幸福,大家伙儿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儿更足了!”
大贵口村第一书记郝天娇向记者介绍,大贵口村是一个农业村,地处滦河河畔,早年以种植水稻为主。后来,为涵养水源,村“两委”带动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改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最初从种黄瓜、西红柿开始,近几年,到山东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党员带头试验,一个大棚一年挣六七万元。现在我们村有设施大棚303个,除草莓外,又有了葡萄和大樱桃,产量和收入都不错。”
2018年,大贵口村又依托天然的山水资源,和河北建设集团联合打造出了莲花山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目前,全村有160多人在景区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增收5万多元。“村民们不离家、不离地,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甜头。”郝天娇欣喜地说。
今年6月,大贵口村和景区建立了“山谷市集”。郝天娇说:“主要是整合本地的农副产品和承德山水的部分畅销产品,通过集中展示、线上线下等多渠道销售,带动群众增收。”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在“山谷市集”,郝天娇特别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大贵口村引进的新产业——藜麦种植。“去年,我们村流转了100亩土地,带动40多人种植藜麦,平均每人创收8000元。总书记听完,欣慰地点点头。”
伴随着产业发展,大贵口村村民收入大幅提高,加上这几年国家的政策好,村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都得到改善和提升。随意走进村里的一处农家院落,都是瓜果飘香、花草茂盛的美丽庭院;走进村里的卫生室,中药柜、西药柜、治疗室等基础医疗设施都有,专职的两位医生正在值守。在都市长大的郝天娇对记者说:“我来大贵口村工作两年多了,已经喜欢上这个宁静温馨、如诗如画的新农村了。”
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交流,让郝天娇深受鼓舞。她对记者说:“总书记真正把我们农民放在心上,嘱咐村‘两委’带领村民把村子发展得更好。我们一定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不能辜负村民们的期待,接下来要做好产业+文旅的文章,比如利用‘山谷市集’做直播平台,尝试做‘农业嘉年华’新业态等,做大做强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带领村民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也让大贵口村乡亲们幸福满怀,纷纷表示要甩开膀子大干。大贵口村妇联主席于桂荣对记者说:“妇女现在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村妇联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继续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大贵口村更加富裕、美丽、文明做出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