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联合组织部、公检法司、人社、民政等部门出台9个配套政策,规范和细化工作流程,推动《苏州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落地落实落细;公共场所母乳哺育室建设项目获苏州市“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一等奖;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课程,面向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教师群体、家长推广普及性别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直接服务20万余人;打造苏州市妇女权益维护服务中心,一年来,全市妇联系统为1092名妇女群众提供服务、发放家庭暴力告诫书1567份,实现受家暴妇女法律援助当天受理、当天审批,满意率达到100%;加强对女性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在全市公安执法办案中心、派出所或检察院办案区或医院,已建成“一站式”办案场所8个……《苏州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实施一年来,苏州市妇联持续发力助力、联动联合,进一步完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措施,在妇女儿童身边织密“保护网”,拧紧“安全阀”,不断增强苏州市妇女儿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法律“长牙齿”:为受家暴妇女代言
走进姑苏城的中心——苏州姑苏法院金阊法庭,迎面而来的是金阊法庭庭长许惠珍,“我们法院特意在老城中心设置这个法庭,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处理诉讼纠纷,法庭是民生定位、家事审判、反家暴特色、多元解纷相融合,积极推进‘反家暴天平港湾’品牌建设。”
走进法庭,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发现,在一楼专辟了一间房间设立“暖心驿站”,为因遭受家暴需要与施暴者隔离的受害人,提供临时休息区域,“金阊法庭联合市妇联、公安、检察院、街道社区等部门共同推进反家暴工作,协助妇联及辖区内各街道处理涉家暴投诉,与市妇联下属维权中心订立共建协议,帮助选聘、培训家事调查员、家事纠纷评估员和家事心理咨询员‘三大员’,畅通诉调对接渠道。”许惠珍介绍。
记者了解到,金阊法庭已在多起家事案件审理、执行中取得实效,“特别是在家事纠纷执行过程中发布首例执行告诫书和中止探视执行裁定书,维护了妇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许惠珍说。
无独有偶。苏州市相城区商贸城派出所也积极引入妇联、检察院、法院、律所,在派出所内建立大调解中心,成立家事纠纷调解室,创新“线上+线下”联合调解模式。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派出所上线了‘法律援助,在线服务’系统,针对家暴警情,给予双方当事人必要的法律支持。派出所还设有心理舒缓室,联合妇联,由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以及专业心理老师一道,邀请受家暴人员至派出所或上门开展心理辅导。”
同时,商贸城派出所还有一支巾帼服务队,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家事纠纷的调解;另一方面,与受家暴人员建立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及时跟进后续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妥善处理家暴警情和家事纠纷,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撑起“保护伞”。
苏州市妇联主席王燕红介绍,目前,苏州市已建立反家暴联动机制,加强公权力对家庭暴力的靠前干预,去年10月至今共发放家庭暴力告诫书1567份,全市获得法律援助妇女共4580人,同比增加658人,实现受家暴妇女法律援助当天受理、当天审批、满意率达到100%。
“一站式”办案场所:为救助未成年人提供综合保护
今年7月1日,苏州市印发了《苏州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市妇联联合检察院、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出台《关于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这一切都是为了及时有效惩治侵害妇女人身权益违法犯罪,切实加强对女性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
在太仓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在这里有太仓市检察院推动在医院建立的“彩虹桥工作室”,针对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开展“一站式”办案模式,“这是为了避免诉讼程序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当遇到案情时,检察院应邀提前介入,充分利用‘彩虹桥工作室’,为未成年被害人开辟绿色通道,免去挂号、排队、缴费等程序,直接在工作室进行身体检查、提取痕迹、询问和心理疏导。”
正因为太仓实践的现实可行性,目前,苏州全市在公安执法办案中心、派出所或检察院办案区或医院,已建成“一站式”办案场所8个,为遭受性侵害、暴力伤害的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呵护。
一线沟通:信访调解解决“急难愁盼”
近年来,苏州市妇联持续打造苏州市妇女权益维护服务中心,配备12338妇女维权热线接线人员与信访窗口接访人员,深入实施妇联领导、全员接访与志愿者值班机制,常态化开展“木兰姐姐接访日”活动,为妇女群众提供咨询解答、法律援助、紧急解困、心理疏导等服务。一年来,苏州全市妇联系统接待来信来访来电1048件,为1092名妇女群众提供服务。
而在太仓市城厢镇也有一位打拼在接访一线的妇联家事调解员,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郝姐调解室”在当地赫赫有名。郝姐名叫郝丽娟,她总是善于用同理心对待来访的妇女群众:“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土地纠纷、劳动争议,这些事情看似不大,但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变成社会大问题,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道德、亲情,创新‘五心’调解法,才能化解矛盾。”
郝丽娟还创刊发行《城厢老娘舅简报》,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现身说法,达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近年来调处的案情及详细过程,认真分析关键环节,总结成功经验,成为能够熟练化解各种矛盾的行家里手。
像“郝姐调解室”这样的妇联系统调解品牌在苏州还有很多很多,她们成为妇联组织引领、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米”,也成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的温暖“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