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反家暴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法律援助下,美玲(化名)终于挣脱了丈夫的暴力束缚,经法院判决离婚,并顺利争取到3个子女的抚养权。
这源于五华区妇联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努力。近年来,五华区妇联以促进家庭平安、社会和谐为主线,整合资源、延伸触角、强化联动、创新载体,扎实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荣获2020年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依托三级网络夯实“源头预防”
“围绕‘平安五华’建设目标,区妇联把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妇联联系群众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从宣传教育、摸底排查、纠纷化解、婚姻家庭和谐关系指导及心理咨询疏导等多个方面着力。”五华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彦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据悉,依托区、街道、社区妇女儿童维权三级网络,五华区妇联严格执行信访预警、预报制度,探索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专业力量联合调解机制,畅通和拓展维权途径。推行昆明市首家志愿律师每周定期到街道、社区为妇女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建立了区妇联定期轮值参与接访制度,积极配合区检察院、区民政局、区司法局(所)等部门,开展多元化救助、调解工作。
为夯实“源头预防”,各级妇联依托“妇女之家”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法律和平安知识、安全防范措施、矛盾纠纷排查、好家风好家训“四进”家庭等宣教活动。同时,发挥示范家庭引领作用,创建全国、省、市、区级“最美家庭”129户,市、区“平安家庭”1063户,“零家庭暴力示范社区”及“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维权岗)”5个。
全区各级妇联组织还对发现的家暴行为第一时间介入,积极参与配合家庭暴力典型案件的取证等工作,并充分调动和发挥“爱家”妇联、楼(宇)院妇委会、“老姐妹帮扶团”等组织和团体的作用,以“娘家人”的情怀及时为受暴妇女提供心理疏导、经济救助等人文关怀。
实现部门联动、综合调处、多元解决
“绿、蓝、黄、橙、红”,在五华区,这五种颜色代表着五种不同的家庭预警。
据介绍,五华区现有家庭501121户,妇联已入户排查414691户,对排查出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运用五色预警进行造册登记。在这样的努力下,区、街道、社区三级妇女维权岗成功调处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65起,无重复访和越级访情况,形成了横向部门联动、纵向层层落实、多渠道综合调处、多元化解决问题的工作格局。
李彦介绍,区妇联一方面充分发挥“联”的优势,主动争取政法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联动公、检、法、司以及民政、卫健、住建等部门,建立健全“四级联动、分级包保”维权网格,形成主动参与、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格局。
另一方面做到“三个纳入”,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同安排、同推动、同落实;纳入“平安家庭”创建工作重要内容,对各街道妇联进行工作督导检查;纳入普法工作重要内容,推动基层妇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关口前移。
突出“三个结合”。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在日常工作中用好“1+10+N”网格模式,将日常排查与风险评估相结合、重点排查与建立“一户一策”相结合、滚动式排查与动态管理相结合,运用“看、听、问、帮、报、想、讲、记”八字维权工作法开展摸排工作,努力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调解”,并做好后续跟进和回访工作,巩固调解成果。
不断实施项目化、搭建新平台
五华区妇女高某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儿子离婚、去世,丈夫去世,巨大的家庭变故让她不堪重负。为维持生计,高某不得不变卖名下房产。因两套房产孙女郑某均享有继承权,她和孙女的母亲(监护人)李某商量房产继承一事,但李某一直拖着不办。
无奈之下,高某找到昆明市五华区法律援助中心请求帮助,中心第一时间对高某的申请事宜进行研判,开启绿色通道,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承办律师从情、理、法入手,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双方的纠纷最终迎刃而解。
据了解,五华区妇联把“实施项目化”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重要载体,不断搭建维权服务新平台,实现多元化参与社会治理。
充分发挥昆明市首家“五华区反家暴一站式服务中心”、家暴受害妇女儿童临时庇护所“栖息小屋”以及联合家事调解小组作用,着力打造“政府+社工”专业维权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中心”已为104人次受家暴的妇女儿童提供2579天全天候服务。
今年4月,五华区妇联与区司法局联合,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云南省首家“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目前已为5起当事人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调解服务,引导建立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同时,实施云南省首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项目”。开通五华区妇联“5×12小时维权关爱热线”“关爱直通车”“惠民地图”,提供线上法律、心理咨询解答及办事指导的一站式服务,联动司法、民政、公证等各部门力量,对辖区内风险家庭或突发个案及时开展化解调处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主责主业,强化源头疏导,坚持不懈地探索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新思路、新途径,共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李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