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各民族团结一心,幸福越来越“多元”

——南疆地区采访见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黄婷

    国庆前夕,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的木海拜提·塞地买买提迎来了两件喜事,一是自家房屋改造成功,还通上了天然气,改造了下水道,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二是在家门口开起了自己的“特色鸽子汤”店,试营业期间收入可观。47岁的木海拜提穿着一身红衣,头发整齐地梳在耳后,逢人便要分享她的喜悦。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南疆四地州曾是新疆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随着各地加大就业惠民政策力度,这里的企业和工厂多了起来,以往收入单一的农民走进工厂,更多女性走出家门,村里的年轻人也得到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如今行走在南疆乡村,处处可见南疆村民崭新的精神面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把日子过得红火幸福。

    乡村振兴:稻香村里喜事连连

    木海拜提所在的稻香村属于和田县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村改造项目。今年7月,和田县投资7000余万元,将沙漠、林带、农田等元素与文旅相结合,对这里进行改造升级。在两个月时间里,全村200多户已全部改造完毕。

    紧邻万亩水稻田,沙漠环绕期间的稻香村,原名叫阿亚格东村,是“最后一个山包”的意思,如今这个“山包”变成了美丽、整洁,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示范村。此外,每个农户还根据自身情况,开起了各式各样的商店,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收入上也有了明显提升。

    稻香村的顺利改造得益于当地干部的共同努力。改造期间,和田县委常委艾尼瓦尔·阿迪力在村里驻扎了45天,参与和见证了稻香村的改造过程。“一开始老百姓不愿接受改造,不理解,后来我们的干部一户一户做工作,积极帮助村民进行改造工作。改造后,农户发现确实不一样,见到我们就高兴地说‘好得很,好得很’。”艾尼瓦尔说。

    女性就业:葡萄种植大显身手

    家住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16大队的古丽阿依夏姆今年30岁,是新疆振兴园牧业有限公司葡萄种植园里的一名班长。2019年,她来到公司上班,从一名家庭妇女变成了一位葡萄种植能手,也从贫困户变成了每个月享有固定工资的工人。

    古丽阿依夏姆的变化不只如此。“我之前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也不太会讲国家通用语言,现在我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每个月能拿到满意的工资,也能和汉族同事正常交流,这些提高了我的自信。今年,我把我老公也叫来公司一起上班,我们的家庭收入更高了。”

    新疆振兴园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在乌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振兴公司带动乌什县当地近1000户农牧民致富脱贫,其中贫困户人员用工达50%以上。据振兴公司总经理袁圆介绍,目前园内规模化种植的蓝宝石等葡萄新品种,已成为引领地区葡萄全产业链发展的典范。在葡萄种植园里,80%都是女性员工。预计明年,葡萄园种植规模会扩大到800到1000人。

    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在新疆有着特别的含义,因为一粒一粒紧紧连接的果实,象征着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南疆各地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各族同胞的团结一致与携手共进。

    艾比布拉·伊米提是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和泰新区的一位农牧民。自从搬进和泰新区的新楼房,住在通了电、自来水、天然气和有污水与垃圾集中处理的楼房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让他高兴的是,自己有了要好的汉族朋友。“我和我的汉族朋友平常有事会相互帮忙。过年过节我会邀请他一起吃饭,朋友喜欢吃羊肉,他来了我就给他烤羊肉串。他家没有种水果,我会给他送去我家种的葡萄和桃子。有一年我家里有些困难,他二话不说借给我一万块钱。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非常好。”

    在和泰新区,类似艾比布拉和他汉族朋友的故事还有很多。小区现居住少数民族552户,汉族388户,民汉居住比例是1.4∶1。2020年,因为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和泰新区被评为兵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团场、民族团结一家亲示范单位。

    九连党支部副书记王奎介绍,和泰新区采用互嵌式居住,将招录来的汉族职工通过楼与楼、单元与单元、户跟户等形式实行民汉互嵌式居住,增进民汉间交流沟通的机会;此外,新区采取村结对、户结亲的形式,连队与地方村结对,连队“两委”与地方村民结亲,开展帮扶,共同发展;新区还成立以106名维吾尔族青年为主体的威风锣鼓队,100名少数民族妇女组建的红歌方队和麦西莱普队,定期开展红歌和麦西来普排练演出活动,推动文化交流……

    经过与各民族同胞长期接触,王奎体会到不少变化:“我们有了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大家关系更亲近,工作交流更顺畅了。尤其是居民的精神面貌更加好了,妇女也从旧习俗中走了出来,穿着、思想都更进步,对新时代的新生活更加向往,都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开创美好生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