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陆元九,中国第一位女指挥郑小瑛,“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常沙娜,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乐黛云……节目中,这些为共和国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宝藏老人”,娓娓讲述着自己的家国情怀,用波澜壮阔的时代视角,告诉年轻人为何依然要奋斗不止。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韵曦
“当我们在梳理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名单时,我们发现,这个名单是漫长的。当这些名字被我们从历史的角落找出时,我们是无比欣喜的。无论用任何方式、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我们都要找到他们、记录他们。”《吾家吾国》节目的制作人、主持人王宁在面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为庆祝建党百年、迎接“家国同庆”的特殊时刻,今年国庆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推出《吾家吾国》。节目以“为人民留史,为社会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初心,对我国党史、国史及历史事件中的重要相关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影像记录,通过富有温度的真诚对话,撰写“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陆元九,中国第一位女指挥郑小瑛,“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常沙娜,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乐黛云……节目中,这些为共和国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宝藏老人”,娓娓讲述着自己的家国情怀,用波澜壮阔的时代视角,告诉年轻人为何依然要奋斗不止。
“人生之讲”开启温暖对话
“家国”是什么?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强调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的深厚情怀。
从祖辈、父辈到我辈,无数华夏儿女带着“家国同构”的使命意识,撑起家,建设国,在人生的漫漫奋斗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在《吾家吾国》这档针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中,在每期不到30分钟的内容里,王宁努力走进老人们生活、工作的真实环境中,通过他们的“人生之讲”,开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温暖对话。
记者发现,出现在节目中的老人,都曾是自己所在领域的奠基人、开拓者,但由于专业性强、领域距离公共视野较远或行事低调,他们长久以来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谈及《吾家吾国》的创作缘起,王宁告诉记者:“那些为国家奋斗终身的老人们醉心专业、深居简出,和公众距离较远,我们往往无从知晓他们的付出和奉献,甚至只有当他们‘陨落’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从新闻中知道他们的名字,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作为一个做人物采访的记者,我有强烈的愿望去深度了解他们,并把他们在这个世界活过、爱过、奉献过、滚烫过的人生点滴,鲜活地讲给更多的人。”
再次讲述起过去的奋斗故事,镜头前白发苍苍、满脸褶皱的他们,又显得那么熠熠生辉。
“他们每一个人都认为:我应该在国家建设中实现价值,我的存在有价值,活着才有意义,这是他们对自己的回答。”在王宁看来,这些人镌刻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国之大者”。
走进老人们的家中,他们朴素、简陋、以书为伴的生活环境,也给王宁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美好生活,每一个人的吃穿住行,都跟他们曾经的贡献息息相关”,王宁认为,正因此,这些人构成了我们中国的国家影像。
提到节目中那些动人的细节、令人深思的话语,王宁表示,“所谓的家国情,并不是我们有意为之刻画的故事,而是在时代的前行中,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们只是回看了曾经的那些脚印而已。”
“与时间赛跑”记录“宝藏人物”
回忆节目录制过程,王宁直言,“落泪的瞬间实在是太多了”。
她回忆,当陆元九老先生面对镜头回忆家庭、回忆与夫人的相处时光,他说:很多人都劝过我,其实疗养院的照顾会更好,有各种家庭医生,保健肯定也做得更到位,但是我不去,因为这是我跟我夫人的家,她虽然去世了,但是这个家是我们两个人的,我在这儿守着。“这个话他说出来我就控制不了了。”王宁动情地说。
郑小瑛也将王宁带进如此令人动情的时刻。“当我看着满头白发的她跟我讲,她迫切希望能够把这些高雅音乐配上中文,让更多的人听得到、感受得到,能跳、能唱,能知道音乐多么的美好。看着她手上的皱纹、头上的花发、眼睛里发出的光,真的无法控制内心的感动。”王宁说。
除了感动,还有说不尽的遗憾。
策划节目时,王宁最先想到的是袁隆平老人,但联系后得知,袁老住在医院,需要等一等,但没想到一等就是永别。
许渊冲老先生的离开,也让她倍感遗憾。此前在《面对面》节目中,王宁曾专访过许老先生。“当时他问我‘你英语怎么样’,还说‘要不你来做我的接班人,帮我去做接下来的翻译工作’,我说我英语没那么好,再说我都40岁了,学也来不及了,他说‘怎么来不及,我到60岁才开始正式翻译作品’。”这段对话让王宁久久难忘。
筹备节目之初,许渊冲也被王宁放到名单之中,但采访还没等到,老先生也去世了。
一次次遗憾,让整个团队怀着满腔热血“与时间赛跑”,“所有人都像‘钉子’一样钉在一个强大的信念上,那就是这些‘宝藏人物’应该被记录,这些‘思想财富’必须留下来,他们走过的那段历史,我们绝不能忘记。”王宁说。
解答当下年轻人的迷茫和疑惑
记录他们的人生,也是在反思当下的生活。
通过这些“宝藏老人”分享沉淀一生的经验和智慧,表达他们依然燃烧的理想和抱负,精神之“钙”也就在“吾家吾国”的共同情怀里,完成了长辈对晚辈珍贵的接力式补给。
“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相对优渥的环境里,他们中的不少人,对要不要奋斗、奋斗有价值吗、该如何去奋斗等人生议题充满了困惑”,在王宁看来,没有谁比老人更适合谈人生,没有谁比国之大家更能够解答当下年轻人的迷茫和疑惑。
秉持这一想法,节目在呈现“宝藏老人”高光时刻的同时,也直面他们所经历的挫折与失败。节目播出中,中国航天人说99分也是不及格等话题登上热搜,实实在在地感染了年轻人的心。
“当你看到陆元九老先生作为中国航空系第一代的博士生,经历失败后三个月几乎很少睡觉;当你听到栾恩杰老先生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总指挥,经历过中国航天所有的失败”,王宁认为,“这些困难越是在节目中得以充分呈现,年轻人越能知晓奋斗的价值和相信的价值。”
直到今天,这些“宝藏老人”依然没有停止工作,依然还在奋斗。因此,王宁希望,对于他们的记录也将是持续的,永远进行的。她透露,未来节目还将结合多种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让这些长辈和晚辈经常沟通交流,让他们的智慧、思想、情感,感染每一个人不负家国,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