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天使咖啡屋”位于北京中关村创业小镇,店中所有的点心师傅都是听障残疾人。咖啡屋的创办人是来自台湾的李绍嬅,六年前,她与听障残疾人相识,决心带领听障青年以烘焙手艺探索自立。
李绍嬅希望,未来门店能够越开越多,提供给更多听障青年就业机会,让他们可以融入社会,回馈社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一个晴好的秋日上午,北京北部中关村创业小镇的一个沿街店铺,阳光穿过宽大的玻璃窗倾泻而入。店内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桌旁,正为当天的开业做准备。
这个小店窗户上挂着“彩虹天使咖啡屋”的标识。创办人是来自台湾的全职妈妈李绍嬅,店里手工制作台湾点心,所有的点心师傅都是听障残疾人。
几年前,李绍嬅跟随丈夫迁居北京。毕业于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的她,在台湾金融业有将近10年的工作经验。来北京之后,李绍嬅做起全职妈妈。六年前,她与听障残疾人相识,从此,她开始了领着一群听障青年靠烘焙手艺探索自立的艰难之路。
“和听障孩子说过的话要做到”
2016年,读小学的大女儿一项“学雷锋”作业,让李绍嬅第一次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的天云听力康复中心,那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听力障碍孩子。“我当时的志愿活动就是陪听障孩子们玩,教他们演戏,让他们觉得‘哦,原来我也可以有机会当主角’,而不是仅仅看别人演戏。”李绍嬅说。
每周两次去康复中心做志愿者的李绍嬅发现了一件事情:听障孩子们不断“手心向上”向捐助者拿东西。可是,当他们十二三岁后,就“伸不出手了”,觉得“好像我在和小孩子抢东西”,但是他又需要。李绍嬅能够感觉到,他们心中有一个渴望:“我不要再向人家伸手,其实,我是可以‘手心向下’自食其力的。”
李绍嬅对听障孩子们说:“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全新的事情。”她向康复中心的校长借了一间教室,开始教听障孩子们做台湾点心。
但是,“烘焙课堂”开始后,李绍嬅才意识到,面前这群孩子跟她想象中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有些听障孩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缺少基本的生活常识,仅“加盐2.5g”这一项,孩子们就学了4个月才弄明白。“他们连盐和糖都不认得,而且,需要告诉他们2.5g是什么概念。刚开始,他们甚至以为中间的小数点是个脏东西,用手抠这个点,后来做出来的东西很咸,因为加了25g盐。”
李绍嬅曾一度觉得“教不下去”,正当她想放弃时,一个叫天浩的听障小男孩的事情改变了她的想法。
“天浩那个时候才10岁。我每次带孩子们演戏时,这个小男孩都很高兴地跑过来。”但是,有一天,他跟我说:“老师,我今天不跟你演戏了,我要坐在那边等一个姐姐。”李绍嬅看到小天浩手里拿着一张照片,她想起上周,一个志愿者姐姐拿着拍立得相机“啪”的一声,拍出一张照片送给了天浩,还跟他说:“我下周还来看你哦,还给你照相。”
可是那天,在李绍嬅领着其他听障孩子玩了三四个小时表演游戏出来后,天浩还坐在那里。
“姐姐呢?”李绍嬅问。小孩天真地说:“她今天没有来。”之后,第二个礼拜、第三个礼拜,小天浩依旧坐在那里等。到第四个礼拜,李绍嬅跟孩子们玩完游戏出来,见到天浩说:“小天浩今天还是没跟我们玩哦!”只见小天浩低头看着照片,掉着眼泪说:“她骗我”,接着把照片撕掉了。
从那一刻,李绍嬅意识到,和听障孩子说过的话要做到。你让一个听障孩子失去信任的时候,他可能对所有的人和事都失去信任。虽然教听障孩子们做点心学自立很难,但是她如果跟那位姐姐一样“说到不做到”,那么,这些听障孩子都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听障孩子,李绍嬅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家访。一次,李绍嬅开了7个多小时车,从北京来到河北隆化一个住在山区的听障学生家里。孩子妈妈对她说:“老师,我们需要的不是人家捐给我们一个耳蜗或助听器,而是我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工作。”就因为这份家长的期待,李绍嬅决心领着学做糕点的听障孩子继续走下去,并对他们说:“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我就不放弃你。”
“把他们带出来,才能兑现那位妈妈‘给孩子一个工作’的承诺”
刚开始跟李绍嬅学做点心的听障孩子很多,可是后来越来越少。在听障康复学校里,每到礼拜六、礼拜天,这些听障孩子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边是李老师召集他们学做各种点心,不同的点心制作方法又不同,学起来很辛苦。另一边是叔叔阿姨姐姐们拉着横幅,堆着小山似的孩子们爱吃的东西,招呼“小朋友快来拿东西了”。越来越多的人从李老师这边走向那一边。
慢慢地,留在李绍嬅身边学手艺的是那些年纪大、文化低的人。他们学会了做点心之后,问李绍嬅:“老师,然后呢……”李绍嬅说:“然后,我帮你们卖啊!我会让你们感觉到,其实很多人认同你们的手艺。”
为了向这些听障学员们证明“当然有人要吃他们做的点心”,李绍嬅领着她的女儿,以及女儿的几个同学站在路边卖了两个小时。“那天拿了十盒饼干,一盒都没卖掉。”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地发出三个疑问:“你说这是听障人士做的,怎么证明不是骗人,说不定是你们自己做的。”“这吃的东西,你们有‘三证’吗?干净吗?”“既然你说要帮助听障孩子,那我捐款给你们不是更简单吗?”
李绍嬅说:“我们不想要捐款,我们想要的是你愿意吃这些糕点,愿意花钱买听障孩子做的东西。这就是对他们的认同。”
2018年,在海淀区政府和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海淀区温泉镇的一家农庄为他们拨出了一间屋子。李绍嬅在征得康复中心和家长们的同意后,带着听障中心三个年龄不同的“听障青年”,在农庄开了一间咖啡屋。
将他们带出来后,李绍嬅才发现“麻烦大了”。她不仅要充当老板、老师,甚至还是“老妈”。每天,李绍嬅送自己的两个女儿上学后,都飞奔到农场,从教这几个“大孩子”上班穿好工作制服、擦桌子、擦玻璃,提醒他们做点心要戴口罩,到中午和晚上休息时,教他们认识各种蔬菜,学会做饭,自食其力……
2019年,就在李绍嬅压力大得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些到农庄玩的人,因为好奇走到这个咖啡屋,知道了他们的故事。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律师、大学教授、企业家、医生、教师等不同行业的人开始成为咖啡屋的志愿者,他们每周来咖啡屋一两次,跟李绍嬅一起“陪”三个听障师傅学习怎么生活、工作,帮着咖啡屋做一些诸如包装糕点的活。
2020年4月,咖啡屋从农庄搬到现在的中关村创业小镇。李绍嬅和5个朋友每人出资10万元,一共60万元注册了“虹彩天使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这间“彩虹天使咖啡屋”办了第一张食品证,几位师傅正式被咖啡屋聘用,开始有工资和社保。
今年,彩虹天使咖啡屋又招来两个40多岁,同样患有听障的女学徒邹燕和王静。身穿橘色制服的她们会做的糕点还很有限,她们希望能学会制作更多糕点,换上属于“资深师傅”的白色制服。
“从‘手心向上’变成‘手心向下’,他一时间还意识不到”
咖啡屋最年长的糕点师傅是烘焙组长王斌,他管理整个后厨的事情。以前在老家,他喜欢喝酒抽烟,常常有一餐没一顿。他的妈妈知道儿子成了糕点师傅时很惊讶,李绍嬅对她说:“你可以来咖啡屋看看你儿子的改变。”
王斌妈妈来的那天,恰巧两位台资企业的总经理因为吃到了王斌做的坚果塔点心,辗转找到咖啡店,请求王斌师傅教他们做好吃的坚果塔。看到这一幕,王斌妈妈眼神放光地对着李绍嬅说“这是我儿子”,满脸骄傲。
“我们教他们做点心,他们自立起来后,其实支撑起的是整个听障家庭的希望。”李绍嬅说。
王斌有个儿子,以前每年儿子生日时,他都告诉李绍嬅:“老师,我儿子要过生日了。”意思是让李绍嬅给他包个红包,他要买生日礼物。去年儿子生日时,他依旧像以往一样告诉李绍嬅,她说,你现在有工资了,你可以自己买。王斌这才意识到可以用自己的工资给儿子买生日礼物了。
“所以,你让他从‘手心向上’变成‘手心向下’,他一时间还意识不到。”王斌用自己的工资给儿子买了一个电话手表,那几天他特别高兴,对李绍嬅说:“老师,我儿子的生日礼物是我买的。”从过去别人捐助东西时的“你可以拿”,到现在靠手艺养儿子的“你可以给”,王斌有了当爸爸的尊严。
今年20岁的点心师傅云峰,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听障青年,很会画画,喜欢看书,会唱歌也会写歌。2018年,听力康复中心从通州搬到房山时,李绍嬅认识了当时17岁的云峰。李绍嬅要教他做点心时,云峰有点看不上,他觉得自己的手是干艺术的手,他的梦想是成为画家或歌手。学着做了一段时间的点心,云峰就回家了。
原本云峰父母准备送他上美院,可由于家里并不宽裕,他开始放弃自己,画笔也不拿了,书也不看了,有一年的时间沉迷于手机。
云峰的父母给李绍嬅打电话,希望让云峰重新回到咖啡屋。那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咖啡屋从农庄搬出来重新开店,新店又连续亏损数月,直到中秋节后,咖啡屋刚刚能喘口气,李绍嬅就决定接回云峰。
云峰刚回来时,眼睛都不敢看别人。当他看到以前嫌弃的又老又没文化的烘焙组长王斌已经会做很多点心时,云峰开始虚心学习。他白天学做点心,晚上画画。三个月后,云峰画了一幅名叫“蜕变”的画,画的四角是咖啡色,代表咖啡屋,上面有几只小蝴蝶,代表几位听障师傅,中间一只五彩的大蝴蝶是李绍嬅,飞舞在橘黄色的光芒中。云峰想说,李老师带领他们在咖啡屋让梦想发光。
李绍嬅请大学生志愿者把那幅叫“蜕变”的画做成了明信片挂在店内爱心墙上,还以这幅画中心的大蝴蝶作为主要元素制作糕点的包装盒外套。
云峰还给咖啡屋写了一首歌,歌中唱:从一开始经过咖啡屋,好像看到彩虹的光芒,安静的角落多么美好,让我和从前不再一样,小小天使有一双翅膀,她的眼睛温柔又明亮,她教我用双手,给爱我的人带来希望……
“我们不只是给孩子们岗位,而且是真正扶持他自立”
刚搬到中关村创业小镇后的头几个月,店里没什么生意,每个月固定支出至少6万元,当初创办企业的60万元很快所剩不多。去年,就在咖啡屋要关门时,恰好临近中秋节,1000盒的坚果塔大订单挽救了濒临闭店的咖啡屋。
当初,咖啡屋的一块苹果酥卖10块钱,大家都说很贵,劝李绍嬅在网上买些蛋挞液做蛋挞卖,但她想用更珍贵的食材,做更“高级”的点心。当看到台湾坚果塔卖得好,她回来也尝试做坚果塔,推到市场后,15块钱一个的美味坚果塔立刻拥有了一群铁粉,一直到现在也是咖啡店卖得很好的一款产品。
“上个月,一个论坛会议又订了100盒坚果塔,所以,当时的选择很关键。我到底是领他们选简单的路,卖点便宜的东西,还是帮他们走一条长长久久的路,一条虽然辛苦但不会随便被替换掉的路。”如今李绍嬅每次看到坚果塔,都很庆幸当初的坚持。“坚果塔是我们‘坚守信念的果实’。”她笑着说。
“其实咖啡屋生存到现在,也是两岸公益的力量”
“一路走来,其实咖啡屋生存到现在,也是两岸公益的力量。”李绍嬅说。当初,因为要给女儿办入学,李绍嬅找到了北京市台湾办事处,后来台办又给她介绍了一些台商,包括在北京工作学习的台湾青年,这些台商和台湾青年尽己所能帮助咖啡屋。
一位北师大博士导师,每周主动担起了扛面粉的活,成了咖啡屋里“教授级面粉搬运工”。
李绍嬅女儿所在小学的书记偶然间从朋友圈里看到了她和听障师傅的故事,从2017年开始,就持续关注他们,并领着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来参加咖啡屋的各种活动。
2021年,支付宝联合饿了么、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支付宝蓝风铃计划”,支持听障、视障、残障人士,无障碍做生意。“彩虹天使咖啡屋”收银台上,有一台平板是支付宝捐赠的,顾客可以点上面的语音按键,说的话会转变成文字,玻璃墙上贴有支付宝设计的汉字或手语提示图,方便顾客和听障师傅交流。
今年50多岁的Tina,是北京一所初中的退休数学老师,她先生是一位来内地做生意的台湾人。
“我年轻时,当老师一个月工资才100多块钱,我一年拿出300块钱捐给希望工程。”Tina说。2009年,在先生的引荐下,她结识了李绍嬅。“当时李老师每周两三次从海淀的家里坐公交去通州听力康复中心教孩子们做点心,这份坚持太不容易了。我自己一辈子教书育人,但只是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没想到公益其实也可以‘授人以渔’。”现在,Tina把家搬到咖啡屋附近的小区里,每天到店里帮忙处理店内外事务,并自嘲是“小白鼠”,品尝店里研发的新品糕点面包,与李绍嬅一起研究改进糕点的配料和工艺。
咖啡屋一方面希望社会给予他们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向社会表达爱心。咖啡屋已连续四年参加“众爱基金会”举办的专门帮助心脏病儿童的慈善会。
“我们以前去,是主办方希望我们被更多人看见。后来,我们主动提出在慈善会上卖咖啡屋点心,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心脏病儿童,就是想让听障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他们的手艺不仅能帮到自己,还能帮到更多的人。”
李绍嬅说,她希望未来每两三个听障师傅中就能够培养一个店长,然后让店长领着两三个人出去开个门店,让他们不只是自食其力,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事业。“希望门店能够越开越多,提供给更多听障青年就业机会,让他们可以融入社会,回馈社会。他们的人生也能如雨后彩虹一般,绽放出美丽动人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