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峥
Y染色体退化未来男人将会消失,骆驼奶成分更接近母乳,打“增高针”可帮孩子长高,长期喝浓茶会导致贫血,手机每次都充满电可延长电池寿命,电动汽车不怕泡水……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当然不是。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北京市科协获悉,2021年8月和9月的“科学流言榜”,请相关专家对这些流传甚广的最新传言逐一辟谣。“科学流言榜”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
流言1.人类Y染色体正在退化,未来男人将会消失
真相:根据一篇发表在《生殖、生育和发育》杂志的论文,Y染色体在出现时有1400多个基因,按人类Y染色体上现有的基因数目来看,如果基因丢失的速度是线性的,那么每100万年,Y染色体就会失去4.6个基因。如果按这个速率发展,那么在460万年后人类的Y染色体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也是流言所传的男性消失时间的依据。
虽然Y染色体在过去确实发生了很大退化,但不能简单认为Y染色体会一直退化下去, Y染色体也有防止突变的自保手段,比如Y染色体上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可以用这些重复序列完成自我重组。此外,由于Y染色体的退化会是一个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功能会不断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换句话说,物种也会演化出新的性别决定机制。
流言2.“沙漠白金”骆驼奶成分更接近母乳,比牛奶更适合喂养新生儿
真相:新生儿最好的食物是母乳,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分别是1%、4%和7%,而三者在牛奶中的含量约为3%、4%和5%。与母乳相比,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乳糖含量过低,而骆驼奶的乳糖含量比牛奶还低,蛋白质含量又比牛奶高。如果实在不能母乳喂养,可以选择婴儿配方奶粉,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母乳。
流言3.控制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均与疫苗无关,疫苗本身就是一场骗局
真相:世界卫生组织从1988年起与世界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开展了接种疫苗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全球计划,让脊髓灰质炎全球病例从1988年的35万例降到了2018年的33例。2000年至2011年,全球每年死于麻疹人数从54.2万下降到15.8万,下降了71%,这也得益于全球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进展。
流言4.手机每次都充满电,可减少充电次数,延长电池寿命
真相:虽然手机锂电池循环寿命的国标要求为“不低于300次”,但延长手机电池寿命并不是充、放电越完全越好,总让手机处于低电量或满电量,反而有可能损伤电池,导致其容量减少。最佳使用方式是:浅充浅放,缺电就充,充完就拔。
流言5.打“增高针”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真相:“增高针”其实就是生长激素,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孩子能否打生长激素,也有一套严格要求和体检指标,比如年龄、骨龄、激素水平等,并不是谁想打就可以打的。而且生长激素有很多不良反应,有些孩子注射后会出现甲状腺功能暂时性减低,会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
流言6.长期喝浓茶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因为茶中含有单宁,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真相:单宁的确会妨碍铁的吸收,但人们喝茶一般不会很多,从茶叶中能够溶解出来的单宁就更少了,对于铁吸收的影响其实很小。导致贫血原因错综复杂,除了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外,缺乏造血所需的其他营养同样会导致贫血,比如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等。
流言7.“防闷神器”可将平面口罩支撑起来,增加口罩与口鼻的距离,减少闷热感
真相:防闷神器”支架中央的支撑幅度过大,容易导致口罩两侧边缘出现缝隙,影响口罩的气密度,削弱其防护性。此外,过大的呼吸区,也会令呼出的水汽难以蒸发,湿热气体积聚起来,只会让人感觉更加闷热。
流言8.北京健康宝只能在北京用,一到外地就打不开了
真相:健康宝在京外也可正常使用。出现“打不开”的情况,一般是网络的问题,比如在商业楼宇、机场等地使用网络的人比较多,有可能加载较慢。此外健康宝系统也会进行升级,升级一般会选择在0时到2时之间。如果这个时间乘坐航班等,可能会出现打不开的情况,再耐心刷新一下即可。
流言9.看书是主动学习,“听书”只是被动接收信息
真相:视觉和听觉在大脑中同样以电信号的形式编码,同样需要进行深度加工。大脑并不会区分文字和语言谁“主动”、谁“被动”。文字以光波形式被人眼接收,再向大脑传递神经信号,最后到达大脑皮层负责处理文字的区域进行分析和理解;声音信号由耳朵采集,到大脑后形成编码,和视觉信号处理的过程差不多。大脑对这两种信息都需要进行贮存、识别、记忆和理解。
听书的过程不但不“被动”,其实比阅读还多出了一道工序——声音的符号化。因此,听书对大脑的要求其实更高,也更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流言10.电动汽车不怕泡水,甚至可当“陆地潜艇”用
真相:燃油车在大暴雨中被水浸泡后常常就报废了,电动汽车防水虽好,但暴雨也可能会使装配在电动汽车底部的电池剐蹭浸水,造成短路、漏电,从而引发危险。如果电池底部在位移过程中被撞击导致破损,电池包内部进入水汽,也将对电池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雨水中的杂质可能会在电池内部导电,导致电芯间短路,电池温度迅速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如果电池进水后没有及时拆解,还可能对电芯造成腐蚀,也可能导致自燃。而车辆控制系统内部进水后如果水汽未能排净,集成电路板也将逐渐被水汽腐蚀,对汽车整体性能造成影响。
流言11.用核辐照灭蚊不安全,还可能造成辐射
真相:核辐照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已比较普遍,早被证明是安全无残留的。比如在食品保鲜领域,辐照灭菌已被广泛应用。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射线辐照破坏雄蚊的生育能力,这些不育雄蚊被释放到野外后与野生雌蚊交配,但不能正常孕育后代。采用这种方法灭蚊,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不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实际上,由核技术衍变出的“昆虫辐照不育”属于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新技术,不仅可以用来灭蚊,还能用在农业上防治虫害,比使用农药更环保、更安全。
流言12.太空环境会使航天员发胖,因为空间站里的低气压使人“膨胀了”
真相:我们身体的血液、体液分布都是与地球上的重力环境相适应的,到了太空失重环境下,体内的血液和体液分布会发生变化。当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瞬间,航天员就会体验到超重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血液和体液会往下肢转移。而实现船箭分离后,航天员则会体验到从超重到失重的过程,整个身体的血液会一下子涌向头部和上身。因此,航天员脸变圆润不是因为发胖,而是特定环境下体内血液再分布的结果。而且在失重状态下血液黏稠度也会发生变化,导致面部浮肿甚至是头部发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