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综合消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首次太空出舱,王亚平说了四个字:“感觉良好!”
王亚平出舱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标志着中国首个女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对王亚平来说,她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新纪录,成为中国女航天员、中国女性太空行走第一人。
此前,前美国航天局女宇航员凯蒂·科尔曼把祝福送给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科尔曼说:“当你望向窗外,浩瀚星辰与地球同时映入眼帘,包括我在内,数以亿计的女性此时正与你一道望向窗外。”
时间回溯到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将在中国空间站生活6个月,并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在轨任务。
此次太空出舱,王亚平身着的新舱外服也是在太空中首次亮相。
白色服装上镶着两条黄色的装饰带显得格外神气。黄色选用了国旗上星星的颜色,不同于在轨的另两套舱外服——装饰带颜色分别是国旗红和太空蓝。同时这套服装对下肢进行了版型优化,使瘦小体型的航天员穿着更适体。
1980年出生的王亚平因“太空教师”为大众熟知。对王亚平来说,“神十”任务是她实现飞天梦的开始。8年后,她迎来了第二次太空飞行。
空间站任务中,出舱是一项超大负荷的活动,出舱训练对女性来说是更大考验,和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相比,女航天员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尤其是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肢,女性需要提高上肢力量。
此前,舱外服的试验,完全超出了王亚平的想象。穿着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在水下工作五六个小时手就抖得拿不住笔。但她表现出不怕吃苦、不服输的个性。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王亚平加大自己的训练强度,为此放弃很多假期。
王亚平的体质训练教员提到,每次王亚平都要针对出舱任务加练臂力,如抓握铅球、俯卧撑、举杠铃等。体质训练中,她总是走得最晚,每次完成水下训练,王亚平都觉得很有成就感,她甚至经常和其他航天员比一比谁的肌肉块更强壮,并为自己的胳膊练粗了而欣喜。
王亚平是个爱好广泛的“80后”,喜爱摄影、音乐、运动和旅行。尤其喜欢团结协作类体育运动,如篮球、羽毛球双打、田径类的接力赛等。她认为这种运动能让她感受到一起战斗的幸福感。她也喜欢音乐,起床第一件事往往是把音乐打开。
此次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王亚平也畅想过,包括怎样在太空过新年。在她个人携带的小物品里,有乐器、家人和战友的照片、视频,并为两位男航天员提前准备了新年礼物。进入空间站前,她期待能再次在太空回望美丽的地球,也期待能有机会到舱外去见识太空,并在中国空间站过一个不一样的除夕。这一次,“太空漫步”的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王亚平,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567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