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陕西省绥德县郝家桥村侯志荣一家:

脱贫后的生活有了更多“新奔头”


    侯志荣和老伴在院子里剥玉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马蕊

    院子里阳光正好,儿媳正在做饭,锅里煮着面条,一股热气正往外冒,侯志荣和儿子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商量着明年干点啥。

    儿子儿媳本来在外面打工,侯志荣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可以回乡创业,搞个养殖场,一样能致富。

    侯志荣清晰地记得一份关心和嘱托。“看到你们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人丁兴旺,我感到很欣慰。”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脱贫户侯志荣家里,与他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总书记来到厨房,看了我家的灶台,还问包子是什么馅儿的。”郝家桥村村民侯志荣回忆道,总书记坐在炕边,亲切地拉起家常,“就像来了个亲戚,可亲切了!”

    “这几年,我们家和村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光景越过越好。”侯志荣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向总书记汇报家里情况时,侯志荣把这句话重复了许多遍。

    侯志荣家中有5个孩子,他有腿病,劳动受限,媳妇有乳腺癌,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我记得2013年那会儿,过年连买肉的钱都没有。”说起以前的生活,侯志荣心酸不已。“2014年,我们家申请了贫困户,按照党的政策,扶贫干部帮助我开了一个小型加工厂,加工小米、高粱米等,闲时还会打其他零工。在各方帮扶下,家里终于脱了贫,脱贫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侯志荣说,总书记非常关心他的生活,仔细问了他国家能给多少钱?自己能赚多少钱?他扳着手指头一一道来。“现在,土地流转有分红,老伴儿有公益岗,家里还开了个小磨坊。”说到现在的好生活,侯志荣很高兴,他说自己今年70岁了,但是很多人说他看起来像60来岁,总书记听了笑了。

    侯志荣家的窑洞窗明几净,电器一应俱全,窗台上摆放着丰收的大南瓜。总书记环顾四周,十分感慨:“我在陕北那些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房子,就连延安地委也没有咱们住的好啊。”

    小山村变了大模样

    “山沟里把温棚建,荒山变成花果园,修学校、幼儿园,老年人修个幸福院……两不愁三保障,家家户户过小康”,郝家桥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生动地描绘了村里的巨变。

    2019年,新建的郝家桥小学正式开学,学生247名,专任教师26名,各功能部室及设备齐全;

    2019年,郝家桥村卫生室正式投用,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基础医疗设施一应俱全,上门测血压、饮食指导、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医疗服务贴心实惠;

    2019年,郝家桥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正式启用,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餐厅、棋牌娱乐活动室、学习室、休息室和室外活动场所,并配有专门厨师、专业日间照料服务人员等,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身保健、文体娱乐等服务,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互助老人幸福院的时候,77岁的马兴业正在和几位老朋友聊天。“我们在这儿吃得好,睡得好!每天两顿饭只要5块钱。这里干净卫生,饭菜味道又好,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他给总书记“汇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总书记听后,高兴地祝福他们健康长寿,越活越年轻。

    一言一语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头等大事。

    至今忆起,总书记关切的话语犹若一股暖流令侯志荣一家人感动不已。

    楷模精神代代相传

    郝家桥村红色历史悠久,曾是陕北农村最早开展农民运动、进行革命斗争的村庄之一,通过开展“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掀起了大生产热潮。1944年7月,绥德分区给郝家桥村送去了刻有“农村楷模”的牌匾,当时成为陕北农村的一面旗帜。

    进入新时代,郝家桥人民继续弘扬劳模精神,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特别是圆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手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奖牌颁发给郝家桥村,郝家桥村是全国10个获此殊荣的集体之一,也是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从红色时期的“农村楷模”到新时代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的发展变迁,就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前奏。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当天,直至夜幕降临,村文化广场上的乡亲们依然不愿散去,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不断重温着总书记的祝福和嘱托。

    “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说,“我们会继续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侯志荣家的变化只是郝家桥村的一个缩影。

    郝家桥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6户548人,贫困发生率30.7%。脱贫攻坚以来,郝家桥村紧跟时代步伐,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建成了生态果园、温室大棚、湖羊和生猪养殖场、光伏电站等,形成了集现代农业、规模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2020年底,郝家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43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村子,我们真切感受到,让乡亲们过上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实践一次次证明,为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党和政府不断出台好政策,久久为功,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干好,交上了一份份人民满意的好答卷。我们坚信,全党全国全社会只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