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系统的各警种中,监管民警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作为看守所的监管民警,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犯罪嫌疑人和余刑不满三个月的服刑人员的羁押、管理和教育转化,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监管民警很难有太多的光环照耀,有的只是日复一日默默付出,因此常常被人们忽视。“监管民警难,监管女警难上加难”,但从警20年,徐慧珍却把这种“难”转化成一种热爱,用真心和真情感化人、引导人、温暖人,激发人性中善的种子,将一个个迷途之人拉回了正轨。
20年来,从普通民警到女子中队中队长再到看守所副所长,虽然职务有变化,但徐慧珍肩负的职责从没变,她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监管民警的执着和坚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黄心仪
江西南昌,在途经南昌市人民警察学校附近的大道上,分出一条毫不起眼的无名小路,这条路通向的是江西省最大的看守所——南昌市第一看守所。今年42岁的徐慧珍是这个看守所的副所长,她还一直负责看守所女子监区的管教工作。这个看守所的女子监区,同样有着业内之“最”——极少的女警队伍和极大的羁押量。
但无论工作强度有多大,徐慧珍和同事们却从没降低对本职工作的要求,她们始终坚信,在岗位上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不管是偶然失足的少年,还是十恶不赦的死刑犯,在人性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如果有阳光,有养料,这颗种子同样会生根发芽。我们管教民警的价值,就是找到一丝缝隙,成为照进她们内心深处的那缕冬日暖阳。”前不久,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快人快语的徐慧珍谈到自己的工作,如此充满深情。她说,自己和同事们做这些,并不需要谁的感激,只希望在押人员走出去后,都能重新开启人生,进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刑满释放人员邀请她做证婚人,死刑犯被感化要捐献器官回馈社会
“如果要用一种花来比喻自己,我希望自己是一朵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身上折射着阳光,倾其所有的营养,来培育出丰硕的果实,让待在我身边的人,都会感到温暖。”这是徐慧珍给自己的箴言。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中,徐慧珍就是那朵折射着阳光的向日葵。
2001年,徐慧珍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昌市第一看守所工作,成为一名监管民警。2004年,南昌市第一看守所组建女子监区,负责收押全市范围内所有女性犯罪嫌疑人,徐慧珍作为中队长带领女民警也开始了女子监区的管教工作。
在一些不了解的人看来,看守所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日常工作无非就是“一看、二守、三送走”。实际上,这是一份任务烦琐、压力巨大、环境复杂的工作。不同于男管教民警,徐慧珍和同事们除了承担女子监区的所有管教任务,还要承担在押人员收押、提讯、投劳、看病等工作,半夜起来进行收押更是家常便饭。
有一年,女子中队关押了一名未成年犯小花。因为涉嫌犯罪而中断了学业,小花思想负担很重,对未来失去信心,完全封闭了自己。了解情况后,徐慧珍主动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鼓励她将来要重拾学业、继续参加高考。刑满释放后,徐慧珍又主动联系小花的家人,对其在学业上给予资助。最终,小花非常争气地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昆曲。多年来,两人仍一直保持联系。去年4月,小花回到江西老家举办婚礼,还特意邀请徐慧珍去当证婚人。
站在婚礼台上的那一刻,徐慧珍觉得自己作为监管民警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看着小花现在的幸福生活,自己发自内心的高兴。
不只是小花,即使是面对死刑犯,徐慧珍同样用真情来感化。2017年5月,涉嫌贩毒的李某被羁押在女子监区,由于贩毒数量特别巨大,可能会被判处死刑。刚入所时,李某情绪严重失控、绝食,不配合管教。为此,徐慧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特殊的管理方式,帮助李某放下思想包袱。李某近视,徐慧珍还自费给她配了符合标准的眼镜,买来书籍给她阅读。
徐慧珍的真诚,终于获得了回报,在接下来的日子,李某始终能遵守监规,服从管理。最终,李某还是被判处死刑,从法院回来之后李某跟徐慧珍说,她很健康,愿意捐献所有的器官。当时徐慧珍很震惊,问她:“你考虑清楚了吗”?李某平静地说,自己觉得亏欠的就是已经没机会表达对徐慧珍的感激之情了,只是希望她的这些器官,能帮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徐慧珍说,那一瞬自己流泪了。
这么多年来,徐慧珍累计管理在押人员数千人,而在女子中队,在押人员像这样被感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正是徐慧珍和她的团队给予的一缕缕温暖,将一个个迷途之人拉回了正轨。
疫情最艰难时冲锋在前不言苦,对家人和孩子却充满内疚和歉意
“对于工作,我无怨无悔。对于家人和孩子,我却是满心的内疚和歉意。”说起这些,徐慧珍的神情有些黯然。
徐慧珍的丈夫史志辉和她一样是一名监管民警,两人在不同的看守所工作。家中有一个刚读初中的儿子和正读大学的侄子。由于哥哥的家庭原因,徐慧珍将侄子从小接到了自己身边抚养。这么多年来,徐慧珍在侄子心中,早已从“姑母”成为“母亲”。休息时间,徐慧珍总是会带上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尽最大的努力给家人陪伴。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其实能陪伴家人身边的时间并不多。我很感激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徐慧珍的儿子连续多年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这也让徐慧珍感到骄傲和自豪。每年徐慧珍都会去儿子所在的学校上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课,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同学们“知法守法”,鼓励班上的差生好好学习,为有进步的学生准备礼物。
2020年,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吹响时,徐慧珍和团队自觉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封闭执勤。
疫情期间,由于在押人员情绪不稳,管教工作压力骤升。面对考验,徐慧珍深知,岗位就是担当,数百名女性在押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容有丝毫差错。就这样连续50个日夜,徐慧珍和团队一直坚守一线。徐慧珍说:“那时在看守所值勤的每一天都是身心紧绷的”。
疫情期间轮休回到家中,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的徐慧珍却因孩子学习的事一度心态崩溃。那天徐慧珍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儿子竟然落下长达50天的网课未上,那一刻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把儿子大骂了一顿,也和父母大吵一架。
丈夫知道后,特意叫徐慧珍带上儿子来到看守所门外,叮嘱说:“儿子,妈妈很辛苦。一定要懂事!”就这样,隔着看守所的大门,一家三口匆匆一聚。也是那次特别的相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如今变得更懂事,学习成绩也更好了。
事实上,即便徐慧珍和丈夫同在一个支队,因为在不同的看守所,疫情期间他们也很难聚到一起。南昌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政委杨邵华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支队开会,徐慧珍和爱人按要求同时参加,两人在会场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好久不见”。
可即便是这样,徐慧珍还是一如既往的执着于工作。她说:“希望当我老了的时候,能骄傲地告诉我的孩子,妈妈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妈妈的青春不后悔。”
徐慧珍的情形是监管民警的一个缩影。在女子监区,7名民警,两个双警家庭、一个单亲妈妈,甚至有带着年幼的孩子来隔离上班,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把姐妹拧成一股绳更有战斗力,高负荷下坚定竖起模范监区一面旗
如今接棒女子中队管理工作的是比徐慧珍小9岁的朱金花。朱金花来自山东省枣庄市,自2010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在南昌市第一看守所从事监管工作。“刚到这里时,对家人的思念,工作上的压力,常常要把我压垮。徐姐每到休息日,都会带我去她家,把我当作妹妹,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说到徐慧珍对自己的关心照顾,朱金花的眼角泛起了泪花,“我出嫁的时候,就是从徐姐家嫁出去的,她不仅是我工作上的师傅,更是我的姐姐。”
从徐慧珍家里出嫁的女警不止朱金花一人,在女子中队,徐慧珍把每一名女警都当作姐妹。她觉得,唯有把姐妹们拧成一股绳成为一家人才能更有战斗力。
在徐慧珍的带领下,朱金花早已能独当一面,她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维护着监所安全。
有一年,监所里羁押了一个因常年遭受家暴、杀死了自己丈夫的女人小邓,她一直沉默不语。为了解小邓的情况,朱金花走访了小邓居住地派出所。所里的民警都知道小邓,也很同情她。小邓的老公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好吃懒做,完全靠小邓在酒店洗碗打工维持家庭,稍有不顺就对小邓又打又骂。搞清楚情况后,朱金花再找小邓聊天,小邓才慢慢说出自己的经历。她知道自己选择了错误的自救方式。被公安机关带走的那一刻,她开始害怕,担心自己被判死刑,害怕孩子从此就要成为孤儿、老人无人养老送终。想到这些,她绝望了,沉默了。
朱金花觉得,自己得帮小邓找到希望,在得到所领导的同意之后朱金花又去了她的家里。一周后,朱金花带给了小邓一段她公公婆婆的录音,他们说:“闺女啊,你在里面好好听管教的话,积极改造,孩子我们会帮你照顾好,我们都等着你回来。”听到这里,小邓压抑已久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捂着脸痛哭起来。朱金花说,那一刻分明看到了小邓眼里的光和希望。
与南昌市第一看守所是全省最大一样,所里的女子监区也是全省最大的女子监区,监区里两条各约100米的走廊就是她们日常工作的场地,就是在这短短的走廊里,她们每天都能走出2万多步。在监管支队的悉心关爱下,自女子监区组建以来,女子中队实现了连续18年队伍和监区双重安全无事故,成为江西省公安监管系统的一面旗帜。
“我始终认为,监管工作不是看好在押人员就了事。我总是和中队的姐妹们讲,要用真心、真情感化她们,温暖她们,最大限度为社会积累和谐因素,这才是我们监管工作的价值所在。”临近采访结束时,徐慧珍再次讲起她所热爱的工作。
(图片由南昌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