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乐活主张 PDF版下载

版面: 乐活主张

知天命,是全力以赴后的顺其自然


    “认怂”不意味着“躺平”,而是不挣扎,不对抗,正视现实,接纳自我——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处于想要证明自己的状态。所谓“积极认怂”,就是基于真实的现实、真实的自己,设定合理的改变目标,而接受改变的发生要循序渐进。所以啊,50“知天命”并不是什么也不做听天由命,而是从心而活,是全力以赴之后的顺其自然。

    ■ 高琳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是,我在30多岁时总感觉“今天自己立了,明天又倒了”,心态总是在“自负”和“自卑”之间游走,生活也常陷入一种间歇性自律或持续性懒散的状态。

    一晃到了40多岁,我非但没有不惑,反而更惑了。不知道自己在当下平台上还能走多远,更不知道离开了所在平台还能干什么?即便是在42岁“纵身一跃”离开外企开始创业,也并不是因为找到了答案,而是一个中年人为了“不惑”而做的最后挣扎。

    转眼间就到了四字头的最后一个生日,眼瞅着要“知天命”了,我才意识到:50知天命,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从心而活。

    “认怂”不是“躺平”,而是从心而活、接纳自我、顺应自然

    “认怂”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贬义词,意味着认输、懦弱、没有担当。但如果换个角度,把“怂”这个字上下一拆,就变成了“从心”。所谓“从心”,便是从心而活,不对抗,不挣扎,接纳自我,顺应自然。

    前两天我的一个“90 后”下属跟我念叨,本来觉得自己混得还行,结果“十一”回趟老家,发现别的同学混得比自己好多了,立马就颓了。

    焦虑、想要证明自己,是年轻人的底色。因为年轻时,自我价值感更多来自别人的认可和与他人的比较,老板今天夸你两句,就觉得自己“立”了;明天骂你两句,又觉得自己“倒”了。当我们把自我认知和别人的认可、比较挂钩时,自然就会在自卑和自负两个极端间游走。

    其实,“三十而立”立的不是“业”而是“心”,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树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倘若“心”都无处安放,又何谈“从心”? 而对于年轻人来讲,“认怂”不意味着“躺平”,而是不挣扎,不对抗,正视现实,接纳自我——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处于想要证明自己的状态。

    不过,年轻时无论多少鸡汤告诉我要“自我接纳”,我还是心存疑惑:“如果每个人都接纳自己了,对自己没要求了,那还怎么进步呢?”所以,我努力地证明自己、跟自己较劲的同时,也在跟别人较劲,“你说我不对,我就非得证明我对!你说我不行,我就非要证明我行!”不“认怂”,就会一直把自己放在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看似是一种动力,其实是一种巨大的精力内耗。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我们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证明我们有多聪明、有多正确,而是做出正向的改变。”所以,“认怂”,勇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行,要么积极改进,要么战略性地扬长避短,反而有可能发生真正的改变。

    “积极认怂”,是正视现实循序渐进地积极改变

    迷茫、想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哪儿,是很多中年人的“惑”。所谓“四十而不惑”,并不是不再“困惑”,而是不为外界所“迷惑”。

    今年上半年,靠科学饮食和锻炼,我成功减重10斤,身材竟然比生孩子前还好。为了纪念一下,我拍了一组写真。上个月,我在美国陪儿子,去剪头发时我掏出手机里的头像跟美发师说:“你就照着这个样子剪就行。”没想到,她大呼小叫地说:“哇,那是你吗?好漂亮!”

    哎,离开了美颜和修片,都得“认怂”啊。但“认怂”可不代表你就可以大腹便便、邋里邋遢、放弃自己的身材管理,我们应该要“积极认怂”。所谓“积极认怂”,就是基于真实的现实、真实的自己,设定合理的改变目标。而“积极认怂”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和现实做情人。

    人到中年,有家有业有孩子,并没有很多整块属于自己的时间去锻炼、学习,这就是现实。正视现实,接受改变的发生要循序渐进:先设定目标,一次不要太多、太高,要踮踮脚就能够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大目标拆成适合自己、每天都能做到的小目标;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将注意力放在改变本身带来的愉悦;多夸夸自己,哪怕就一点点小进步也要给予认可和鼓励……

    其实,无论哪种改变,都要学会慢下来,去体验和享受改变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成长。如果太心急,做事情只追求结果,就会让改变变成一种压力。

    所以啊,“知天命”并不是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命运的降临,而是全力以赴之后的顺其自然。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