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爽
这几年我赶上了好运气,从小喜欢看书写字的我,工作多年的收入还不如写作几年。但为什么现在我比以前赚了更多钱,却好像没有比以前更开心?为什么别人下班就可以躺平放松,我还要开启另一份工作管理自己的公众号? 忙活半天,我想要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安全感没达标,不想要的疲惫感、付出感和焦虑感却超标了。我正视内心的困惑,在笔记本上写下:祝自己能获得高薪,更能获得高兴!
高薪和高兴,标的物和参照物因人而异。有人月入过万就载歌载舞,有人年薪百万还觉得强中自有强中手。就算同一个人,每个阶段的权重和基准也有差别。我在心中画出了一个四象限,横轴是心情,纵轴是薪水。
第一象限:既高薪又高兴区间。这些人是“人生赢家”,有能力也有境界。
第二象限:高薪却不高兴区间。在我眼里这些人是“人间拎不清”,赚钱有能力,但智慧却没有延伸到其他方面。没钱时,他们认为赚钱会让人开心;赚到钱后,在心情金字塔最底层再往下挖两米,依然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没有搞清赚钱的意义,为了赚钱透支健康,赚到钱后自我膨胀。他们总遗憾所失,不感恩所得;不图超越自己,只为超越别人。他们为了钱做违心的事,为了利做拧巴的事,计较太多,真心太少。
第三象限,不高薪也不高兴区间。这些人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坚信贫困夫妻百事哀,举着放大镜观察人性的弱点。人生任何一件不满意的事,工作不好是社会不公,感情不牢是对象拜金,关系不顺是别人犯错。他们笨鸟却不飞,知耻不后勇,把人生过成“人间不值得”的下下签。
第四象限,不高薪却高兴区间。这些人能力一般但境界超群,能在限制的条件下活出有意义、有意思的自己。他们不会把自己的人生看成车牌号,限号就不开了。他们是我眼中的“人间通透”,会苦中作乐,自娱自乐。他们对“财务自由”也有一番有趣且乐观的解释:想不买什么,就不买什么。
我给这四个象限排出了高低,既高薪又高兴>不高薪却高兴>高薪但不高兴>不高薪也不高兴。
TVB有句经典口头禅“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可是,做人有多难,开心就有多难。《金钱心理学》的作者提出金钱与幸福的相关性约为0.25,在0.25之前,金钱和幸福是正比关系;到0.25之后,就基本上没有太多关系了,这是金钱的边际效应递减。当你满足了基本物资需求,薪水越来越高后,不应再持续大赚大花,要停下来研究一下自己的精神和心情。
当我20多岁时,也曾把高薪看得更重,误以为“人没有钱不可能快乐”。而30岁后,我把“高兴”视为更高的修行,我想要不疾不徐地实现对自己的祝福。其实,一个人认真工作,真诚对人,用心生活,擅长管理自己的健康、时间、精力和心情,不管赚钱多少,也必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