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突破那“百分之 九十九的瓶颈”


    □ 马跃华 欧阳桂莲 

    2021年10月1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由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和养生堂万泰生物旗下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馨可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成为中国第一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的宫颈癌疫苗,这也是第一支由发展中国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获得国际认可的宫颈癌疫苗。

    19年,几十万次实验,上千人的努力,厦大“智”造的“馨可宁”在保护全球更多女性免受宫颈癌困扰、保障世界人民健康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PQ认证是一个句号,更是一个开始。

    位于厦门海沧的万泰工厂内,二价宫颈癌疫苗生产线正在马不停蹄地工作。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成说:“目前我们正在努力迅速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疫苗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说:“造福更多女性,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们疫苗研发的意义所在。通过PQ认证意味着疫苗不仅可以惠及中国女性,而且可以惠及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更多女性。”

    据了解,国产宫颈癌疫苗的研发缘起于一次访问。2002年,夏宁邵和张军在访问美国期间,偶然得知国外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推进基因工程宫颈癌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当时,夏宁邵团队正在依托自主开发的大肠杆菌技术平台研制世界上首支戊型肝炎疫苗,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受此启发,他们决定继续依托大肠杆菌技术平台,启动宫颈癌疫苗项目。

    是否可行?质疑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这注定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1997年,张军加入夏宁邵团队,开始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那些年,在我们的研发过程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瓶颈。我们每一天都是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和坚持与瓶颈斗争。”张军说,“当然,我们的坚持不是盲目,是基于充分论证得出的实验数据的自信。”

    疫苗组组长李少伟至今记得,疫苗研发路上充满了各种艰辛。最开始,当时的博士生顾颖(现在仍在夏宁邵团队从事疫苗研究)花了数个月才从厦门一家医院的宫颈病变病人中克隆到用于疫苗研发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L1基因,随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HPV类病毒颗粒,取得了关键的进展;在疫苗工艺开发过程中,曾经有一次为了解决其中一“价”的生产工艺难题,课题组成员崩溃大哭。“难,是真难,难到怀疑人生。可是只能擦干眼泪,继续坚持,突破就在下一个转角。”李少伟感慨道。

    19年来,全年无休,几十万次实验,从学生到教授,从几十人到上千人百分之百的共同努力,夏宁邵团队凭借坚实基础和过硬能力,终于突破了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瓶颈”。

    (来源:光明日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