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走多快、怎么走?”在云南昊邦医药集团副总裁陈巧看来,这是每个“奔跑”的企业,都需要“扪心自问”的问题。
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作为在医药行业从业近30年,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医药企业创始人,陈巧迎着“暗礁和激流”开启了自己的二次创业。
“大健康产业作为涉域更广、灵活性强的新兴产业,让我看到了一片新的蓝海,因此我决定将大健康设定为二次创业的新方向。”10年国企职业生涯、20年创业创新经历,担任过热动力工程师、药品销售经理,如今再次成为企业创始人,陈巧建立了云南首家标准化管理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云南首家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云南首家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她形容自己:“不仅要折腾,还要折腾得漂亮!”
“工程师思维”的转型
在昊邦医药集团,员工们都知道:“陈总一到,绝对是上午9点整,陈总就是集团大楼里遵守工作纪律的模范标兵。”
“这样的工作习惯很大程度源于我过往十年的国企工作经历。”陈巧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30年前,她作为一名热动力学的工科大学生,被分配到云南白药厂工作,从技术学徒做到设备维护组长再到药品销售经理,既培养了“工程师思维”,又对产品特性、药品对账、销售计划有了全方位理解。
2002年,陈巧走出体制,辞职创业——和丈夫成立了云南昊邦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企业成立之初,针对当时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陈巧率先与云南一家三甲医院合作,建立了云南首家标准化管理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创新,公司从医药销售领域逐渐拓展到面对医院的服务型企业,公司团队愈加壮大,人才济济,短短数年间,企业就迎来了第一次起飞。
与公司同步成长的,还有产业布局。得益于国企十年磨炼,陈巧意识到,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药品研发和制药,于是公司创立初期就开启了药品联合研发,并开始建立自己的制药厂。
十年内,公司按照医药产业链延伸的方向补齐和布局了业务板块,包括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医药销售的企业集群初具规模,这在当时也是极具创新的企业发展理念。
顺势而为中寻求突破
2013年昊邦医药集团正式组建成立。坚信“在顺势而为中寻求突破”的陈巧,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也有一种不服输的坚韧。
明确了以大健康为二次创业的方向,陈巧开始大踏步向前走。过去数年间,她走访多国,参加行业论坛,了解大健康产业板块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将集团资源进行整合并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
2021年,投资近4亿元,引入美国GE科研级别医疗影像仪器,与云投医疗达成战略合作,集团大健康板块“三大中心”——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昊邦体检中心、昊邦健康管理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
腾飞还需借力东风。我国近几年数字经济领域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新模式,让陈巧看到了“数字赋能大健康”的无限潜力。她告诉记者,“我开始带领团队将‘互联网+医疗’植入集团大健康产业中。通过搭建‘医链云方’‘云药云方’形式的互联网医院,在云南地区建立了高标准的影像诊疗体系,开放性地引入了医生集团,搭建共享诊所平台、专家工作站,为患者提供线上问诊、药品购买等一站式服务。”
“如果云南边远地区的老百姓身边没有好的医疗资源,我们就把医疗资源搬到他们身边去。”昊邦集团开发了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获得了二类医疗器械证,成为云南首家具备AI辅助诊断治疗技术的医药企业,大大提高了影像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打造大健康“金字招牌”
“所谓‘产业兴,则企业兴’,我认为企业家还应该发挥好行业号召力,为整个产业贡献动能。”陈巧说,作为一名女性企业家,多年创业使她更明白女性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优势,因此她联合另外五位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女企业家,在区级妇联的支持下发起成立“昆明市巾帼大健康产业发展联合会”。
据了解,联合会中设立了包括人力资源、法律、商业、政策、金融五个专委会,邀请全国范围内的专家作为各专委会负责人,为联合会的会员单位提供实实在在的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我的目标是通过联合会为产业内的女性从业者、创业者和企业家建立一个聚合能量的资源库,同时也为业内女性搭建一个面向全国、联结全球的平台。”陈巧说。
将“更健康、更快乐”作为集团核心发展理念的陈巧,一直坚持推动集团参与各类公益事业。截至目前,已带动当地317人脱贫,累计公益捐赠6000多万元。
2021年,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昆明召开,陈巧深知生物多样性资源对于药物研发及药品生产的重要性,因此在大会召开之前,她就要求将ABS(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纳入集团的决策机制,集团也因此成为唯一入选COP15《人与自然和谐新共识-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案例集》的企业。
“未来五年,我计划打造一个为全省服务的大健康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云南首家具引领示范作用的互联网医院,一个能为全国服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并将集团大健康板块打造为集团‘造血板块’,同时也将是西南地区有品牌、有声誉、有创新力的‘金字招牌’。”陈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