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秦楚边城:“石坎坎”变成“金碗碗”


    山腰上的白河高级中学(资料图片)。

    雷超/摄

    白河木瓜丰收了,姑娘们正在木瓜园采摘(资料图片)。  雷超/摄

    编者按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恶劣,是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区,整体贫困问题异常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西省组织实施了规模空前、力度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带领4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线。今年以来,陕西省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扎扎实实守底线,真真切切保民生。11月12日至16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中央媒体一同走进秦巴深处,见证新时代下的新农村,感悟老百姓的幸福新生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暖阳斜照青山,村民新舍俨然。金果浅寒飘香,小镇十月无闲。

    11月13日,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陕西安康白河县中厂镇的“木瓜小镇”,这里一派繁忙景象。

    来自迎新社区的赵倩文拿起车间里两个金黄的木瓜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木瓜不但可以做成各种美食,还可以酿成美酒,它是我们老百姓致富的‘金果果’,我们这些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3000元左右。”

    “我们县社区工厂5000多名工人,妇女就占到了95%,她们就地变工人,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又照顾了家庭。”白河县委书记李全成说,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妇联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主阵地、主抓手,充分发挥“联”字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团结动员全县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到“巾帼脱贫”行动中,充分发挥了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山上建园区

    “原来都是出门务工,不仅离家远,而且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山上开了这个旅游景区,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固定的经济收入,回家也方便了。”在天宝园区餐饮服务部上班的周远燕告诉记者,仓上镇天宝园区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建设、旅游业、餐饮住宿和文化宣传项目建设,为女性就业创业提供岗位,近30名女性得到了就业岗位,并成为景区的管理人才和骨干力量。

    为进一步带动女性自主创业,天宝园区还开辟了民宿风情饮食一条街,把装修好的50孔“窑洞”免费出租给从事小商品零售、小餐饮经营的农户,鼓励人们就近自主创业就业。目前,已有7个市场主体13名女性在景区从事饮食、零售服务。

    山下建社区

    位于十天高速白河出口的卡子镇陈庄社区,是该县典型的山下集中社区之一,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一大批巾帼能人返乡创业。

    家住陈庄社区一组的王青云,在家人的支持下创办了田青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发展香椿产业,带动30户100余村民增收致富;30岁的韩丹依靠自己的努力,搭乘政策“东风”,组建成立厚子河休闲旅游公司,推进生态旅游观光建设,发展民俗旅游,通过园区务工、农产品回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15户55人稳定脱贫。同时,陈庄社区积极引进友利达电子厂,把产业搬到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带动20余名社区妇女群众就近就业。“以前在山上养猪养鸡,挣的钱都不够给娃子交学费,现在搬到社区,不仅住得舒心,在工厂上班离家近又能挣钱,心里踏实多了!”陈庄社区脱贫户马倩倩笑着说道。

    家门口就业

    “嗒嗒嗒……嗒嗒嗒……”在位于白河县城关镇向荣小区的“社区工厂”里,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声响,20台缝纫机高速运转,十几名农妇坐在机位前,一块块的绒布经过她们的双手在缝纫机上飞舞几圈,转瞬就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毛绒玩具。

    “以前总听人说‘楼上安居,楼下就业’,我现在可是赶了个时髦啊。不但能拾起自己的老行当赚得收入,还能照顾好家里,真是一举两得。”在向荣小区玩具厂上班的陈能娥满脸笑容道。

    近年来,城关镇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以毛绒玩具、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社区工厂,并从融资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扎实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通过开办“社区工厂”,帮助搬迁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帮助解决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真正把工厂开到了群众家门口。

    面貌美起来

    “现在的政策是真的好,这几年闫家的变化太大了。村上的道路变宽了,不管走到哪里都有网络(信号),今年我儿子还带我去看了北京天安门呢,这生活是越过越好!”家风美流动红旗获得者刘先智高兴地说。

    “干净整齐的院子看着心里就舒服,我就不习惯邋里邋遢的。”张蔷的庭院总收拾得整整齐齐的,院子里的桂花树还有余香,别墅式的住宅装点美丽的乡村,在午后的阳光中格外耀眼,双丰镇闫家社区像这样的庭院有20余家。

    闫家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基层妇联工作,始终坚持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以创建市级“美丽家园示范(户)村”为目标,始终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充分发动妇联力量,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改造家居环境,改变生活态度,改善生活质量,引领广大农村家庭达到“家风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的标准,积极参与各类创建活动的家庭达到100余户,通过评议获得流动红旗的家庭10户,真正实现了以女性的进步带动家庭的文明,让环境变得更加整洁,让行为变得更加文明,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如今,凭借一股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党的领导下,白河人民用勤劳智慧重绘山河,终于让“石坎坎”变成“金碗碗”。

    站在白石河畔,眺望远处,最高最美的地方就是白河中学,老百姓每天都能第一眼看见,那是孩子学习的地方,更是他们“挂在山腰上的大山梦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