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不期而遇幽州台


    幽州台的原始遗址或许早已灰飞烟灭了,但是念坛公园辟出方寸之地安放、纪念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把幽州台所谕示的礼贤纳士、尊重人才的文化传统一代代传递下去,善莫大焉!

    ■ 朱钦芦

    北京大兴有个念坛公园,占地不小,光是水域面积就有七百亩,若干个小岛和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起一个自然风光绝佳的郊野去处。这里离我家不过七站地的地铁车程,但是我去过的次数并不多,因为我觉得这类郊野公园最大的遗憾,就是只有自然风光,缺乏历史人文景观。不过眼下正值红黄斑斓之季,那里自然是个赏秋的上佳之地,遂又一次走进了这公园。

    天上万里无云,只有不肯隐退的月亮仍高悬碧空,就像美图上一枚白色的水印标记。湖里秋水共长天一色,偶有野鸭从水面扑愣愣飞起,绕着公园一圈圈翱翔。自个儿逛园,从心所欲,选了一条从没有走过的路线。不多久发现路边有处高地,其上建有亭子,亭下的大石头上,爬满了通红的爬墙虎。这景致叫我无法不动心,便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看到围绕着亭子的台地边,立有九块高高的诗碑。诗碑是仿石材料制成,两面有诗,以楷书镌刻着李白、王之涣、王维、骆宾王、孟浩然、陈子昂等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让我纳闷的是,其中以陈子昂的作品为多,有《轩辕台》《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三首,而且《登幽州台歌》被重复镌刻在不同的诗碑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绕着亭子慢慢地踱步,终于发现了一处不容易看到的景观告示牌,绿底白字赫然写着景点名称:幽州台歌!下面的小字如此:“唐代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又称黄金台、礼贤台,在今大兴境内)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绝句……”

    这一发现立时让我狂喜不已。不过冷静下来一想,这不过是公园管理处的告示牌,并非什么权威部门认定的某某保护单位,而且,公园方面也并未说明这里就是古幽州台的遗址,人家不过是建设了一处纪念性的景观。然而,如果说这个古幽州台就在大兴境内,不管怎么说也拉近了我和一段古代轶事的距离。回家后我就趴网上搜寻有关资料。信息不少,许多专家学者引经据典地论述幽州台遗址之所在。有认为就在北京城内的,有认为是在河北境内的,还有不少人认为是在大兴的礼贤镇。当地人口口相传那里的一个土丘就是古幽州台,还流传着与此相关的“晒死齐愍王”的故事。总之,遗址并无一个一致的说法,而且都缺乏权威部门的认定。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霜雨雪,地面上的建筑换了一茬又一茬,生活着的人过了一代又一代,我估计做出权威认定的可能大概率是没有了,但是让人记得幽州台所代表的永不过时的礼贤文化,在我看来比遗址的认定更有现实意义。

    幽州台、蓟北楼、礼贤台和黄金台等等称谓指的都是同一个建筑,这点在学界似乎争议不大。尽管古代典籍中并无黄金台的记载,但这贵金属大约更能表现礼贤的诚意,调动后世文化人的想象力,所以一大批古代知识精英的作品中都提到了黄金台,让它得以声名远播。就连陈子昂自己在《燕昭王》这首诗中也有“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两句。这处被称为“台”的建筑,其实浓缩了一个典故——一个战国时代的故事。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复兴燕国,向燕国名士郭隗求教。为了显示他求贤若渴的诚意,为郭隗筑宫而师之,并接受郭的建议广招天下英才。果然,“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这段记载出现在《战国策》一书中,《史记》中也有相同的话,《后汉书》也记载了这件事,不过并未提到筑台一事。燕昭王礼贤纳士的效果立竿见影:从魏国招来的军事奇才乐毅率领诸侯联军打败了齐军,导致了齐愍王和他的政权的覆亡,燕国就此中兴。

    这段历史就是对礼贤下士、任用贤能美德的完美诠释。事实上,这段故事也是“礼贤下士”成语的出处之一。据说,大兴礼贤镇的称谓即由此而来。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登幽州台歌》这首名诗的作者,陈子昂遭遇的却是和郭隗、乐毅完全相反的境况及结局。

    当年陈子昂为什么在登幽州台时情绪悲怆,涕泪横流,仅仅是情感丰富的文化人临高丘而怀古的情感流露吗?非也。纵观陈子昂一生,25岁就已经考中了进士,学术上对改变当时流行的齐梁绮靡文风做出了重要的文学贡献,一时间蜚声朝野,并被接纳成为最高官僚机构里的一员,官至右拾遗。不过他并非沽名钓誉之辈,血液中早就融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价值观,幻想通过最高层的赏识,建功立业,博得出将入相的光彩人生。他的才情也确实打动了那个自比则天的女皇帝,破例召见了他。然而,刚直敢言的个性和忧国忧民的为官理想,却让他屡屡犯颜上谏。这使他受到上层的嫌恶,并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作为幕僚人员也参与过两次边塞的出征,第一次是去西北一带,而第二次便是往东北方向,来到了幽州地界。统帅是武氏心腹,颟顸无能,致我们在狄仁杰题材的作品中熟识的那个勇武的大将军王世杰殒命,全军震动。作为参谋人员,陈子昂慷慨陈策,奋勇请命,却遭训斥。如果是个老于世故的官僚,自是头一缩不触霉头了,他却不避得失,再次陈词。这下惨了,人家不仅不听他的意见,还贬了他的官。这就是他登临幽州台的个人背景。

    在理解这个背景后,我对他这首仅4句22字的名诗便有了个基本的理解:这可不是发发思古幽情之作。诗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应该不是泛指而是特指。幽州台让他想到什么古人?当然是筑台招贤的燕昭王才比较合理呀!而来者也应指的是后世贤明的君主吧。前世和后世善待人才的君王都见不着,偏偏遇上的是刚愎自用还处处打击你的主儿,这辈子哪还有出头之日?哀莫大于心死,班师回朝后,他以父亲老迈为由辞官归隐四川老家。但是,厄运也追随着他回了乡。没几年的工夫,他终于被武氏朝廷里的阴暗势力迫害致死,年仅41岁。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识才、用才、爱才,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永恒命题。幽州台的原始遗址或许早已灰飞烟灭了,但是念坛公园辟出方寸之地安放、纪念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把幽州台所谕示的礼贤纳士、尊重人才的文化传统一代代传递下去,善莫大焉!如果能在现在的基础上把幽州台纪念景观做得内容更丰富,手法更细腻,那就更理想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