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工会真的“发对象”啦,快来一起吃喜糖!在成都,这样的美好随时都可能发生在600万职工身边。
从2019年开始,成都市总工会启动职工婚恋服务体系建设,将婚恋服务作为职工关爱服务的重要内容,运用“互联网+”思路,依托覆盖成都市全体职工的“职工普惠”APP,开设“职工婚恋”平台,采取工会加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搭建覆盖单身职工“相识、相恋、相爱、相伴”的婚恋服务体系,获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也保证了其可持续性运作和发展。
三年的实践证明,基于真实个人信息的“职工婚恋”平台,让婚恋服务更加安全可信,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为更好向赋能型服务转变,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成都市总工会职工婚恋服务体系建设,为引领婚恋服务行业走向规范化开了一个好头,对探讨进一步扩大工会领衔的职工婚恋服务体系覆盖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今年,西南油气田公司“甜蜜”喜事连连,“红娘”皆是公司的工会。
公司工会去年七夕节组织的一场单身联谊活动,为两对职工系上了红线。今年,他们双双走进婚姻殿堂。喜结良缘的两对新人,还特意给公司送来两面锦旗。
在成都,像西南油气田公司这样的“工会红娘”还有不少。据统计,过去三年,成都市总工会先后促成2500余对情侣牵手,300余对夫妻走进婚姻殿堂。众多“工会红娘”背后、为单身职工提供温暖支撑的,正是成都市总工会构建的高品质婚恋服务体系。
从2019年开始,成都市总工会将婚恋服务作为职工关爱服务的重要内容,搭建覆盖单身职工“相识、相恋、相爱、相伴”的婚恋服务体系,并运用“互联网+”思路,采取工会加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也保证了其可持续性运作和发展。
抓住“两高两低”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单身职工需求
婚恋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关乎社会和谐和国家战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平均初育年龄提高到26.8岁;民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结婚率连续7年下降,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两高两低’相关趋势若得不到有效缓解,将会给落实人口发展战略带来不利影响。”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都市工会系统将探索婚恋服务体系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2019年,成都市总工会开展有关婚恋调研,发现单身群体绝大部分有相关需求,但相关服务却无法满足。调研显示,城市单身人口数量较庞大,其获取婚恋服务的途径仍以父母、亲友安排或介绍、婚介机构及网络交友等形式为主,而婚恋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认证缺少审核,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链接场景能力较弱,仍以餐厅、茶楼等传统场所为主”“教育引导有所缺失,价值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
“单身人群中绝大多数迫切需要社会层面提供更尊重婚姻本源、更贴近自身需求、更具有公信力的婚恋服务。”这位负责人说,针对需求和问题,2019年开始,成都市总工会探索与第三方合作,依托覆盖成都市600余万职工的“职工普惠”APP,搭建“职工婚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婚恋服务体系,为全市单身职工提供高可信度、高品质、高附加值、零门槛、低成本的服务。
真实真切:特色活动+互联网服务
今年5月20日,“浣花汉韵·会聚良缘”相亲活动在成都市杜甫草堂旁的浣花溪公园举办,来自成都各区(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6000多名单身职工,均身着汉服,在一片古风古韵中“以诗为媒”“以舞为信”“以曲为姻”,邂逅美好姻缘。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四川省总工会、成都市总工会领导也来到活动现场,为参加相亲活动的单身职工送上美好祝福。
活动通过汉服元素与产业的连接,体现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诗意浪漫的文化内涵。单身职工们身着汉服,穿越古今,在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国学之美、礼仪之大,以衣为媒,同袍为证,唤起他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当日,现场牵手成功400对。
据负责“职工普惠”平台运营的成都职工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何涛介绍,2018年,成都市总工会基于智慧工会构想,开发了“职工普惠”APP,将有关工会的各项服务融于其中。2019年,“职工普惠”APP中开设“职工婚恋”平台。正是依托这个平台,“浣花汉韵·会聚良缘”活动从报名到举办仅用了13天时间,平台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职工婚恋”平台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会员认证”,即实行职工所属工作单位工会认证和个人资料的平台认证,确保职工婚恋会员的信息真实有效。
“这同时也是报名参加工会婚恋类活动的唯一途径。”何涛介绍,除此之外,每个参加活动的职工,还要签署保证其相关信息真实的承诺书,做到“双保险”和可追溯。
基于真实个人信息的“职工婚恋”平台,让职工们有安全和便捷的体验感,经过工会系统内推送以及各种活动引流,备受职工欢迎。平台中开设的匹配、自我展示、互动、咨询等各类小版块,也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据介绍,“职工婚恋”平台运行三年以来,实现总访问量近3千万次,总用户数达17万,互发情书10万余封,撰写生活动态日志5万余篇,实现牵手2500余对。
除了线上服务,各级工会还联合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线下活动。场场活动都特别用心、异彩纷呈。精心策划、多方联动的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单身职工们,深深感受到了“娘家人”的“真情切意”。
据悉,三年来,各级工会或独立、或联动,针对此前调研发现的问题,链接了成都市各主题公园、绿道、标志性景观建筑等场景,开展了针对新职业群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小牛哥--爱情速递”、结合大运会举办的“锦遇良缘·情定江畔”社区专场趣味运动联谊、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的郫都区妈妈农庄相亲活动,并在全市千余家职工之家、职工驿站阵地上开展“性格密码与你的幸福关系”讲座、“婚恋五商模型”讲座等培训指导和各类线下活动。
可持续发展:工会+项目化
依托线上平台,并结合线下各类活动,将以往碎片化的婚恋服务内容集聚整合,实现平台化、项目化、体系化,三年来,成都市总工会婚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工会搭平台,引入第三方,项目化运作。”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让职工能可持续地、低成本地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撮合‘三观吻合,灵魂契合’的单身男女恋爱成功。”
据介绍,成都市总工会引入的第三方,既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团队,又有十余年婚介工作经验的“红娘”团队。范姣即是“红娘”团队负责人之一。
范姣介绍,由工会搭台的“职工婚恋”平台在婚介过程中,信息认证、需求匹配以及工会相亲联谊活动等均是免费的。
进入“职工婚恋”平台,其中不只有“缘分”“广场”等有关婚介互动的内容板块,还有一个“发现”的板块里,专设了“消费专区”“吃喝玩乐”“情感测评”等专题内容。
典型意义:回归初心,引领行业规范化
从事了十余年婚介“红娘”工作,退出后转型为婚姻咨询师的蒋平,在了解到成都市职工婚恋平台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方式后,毅然加入该体系的建设中。“以前,社会上的婚恋服务主要在婚介过程中收费,不仅价格不菲,而且往往还设有套路和圈套,有的甚至成为牟利的工具。”蒋平坦言,正是因为婚介市场的种种乱象,早已背离了她进入该行业“为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初心”,而她愿意再度“入局”,则是从成都市总工会构建的体系中,看到了其认为的最大典型意义——婚恋服务将“回归初心”。蒋平认为,成都市总工会借助“职工普惠”APP打造的婚恋服务体系,通过“工会+”的模式,让婚恋服务更加安全可信,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多地向赋能型服务转变,比如,对单身职工进行自我认知、交际交往、形象打造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或咨询服务等,为引领婚恋服务行业走向规范化开了一个好头。
“体系已建构三年,探索出的‘工会+’模式得到了职工的普遍认可,目前已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如何打开平台大门,让婚恋服务体系不仅惠及成都市的单身职工,更服务于全省全国的单身职工,将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大力倡导文明婚恋新风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