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
84岁的周奶奶一个人独居,她最担心自己突发身体不适,儿子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前不久,她所在的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上门为她安装了一台红外感应报警设备,可随时监测老人的活动和健康情况。据介绍,这台红外感应器可120度角感应人体特征,如果超过16个小时感受不到就会自动报警。后台的24小时监测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会第一时间联系老人或老人家属,如果联系不到会立即派最近的护理员上门查看。周奶奶安心地说:“有这个东西我就放心了,就像有人在我面前一样。”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龄独居老人不断增加。这些独居老人和家属最怕的就是老人突发意外无人知晓。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如智能水表、智能门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等纷纷助力独居老人的生活,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独居老人:被牢牢“盯着”的感觉真好
“我现在真是被管得牢牢的,不过幸福感也是满满的。”上海市普陀区真北五居民区72岁的郑阿姨开心地说。郑阿姨是一名独居老人,腿脚不便的她最怕意外跌倒。如今,她居住的真如镇街道送来了“智慧六件套”,分别是门磁检测报警、烟感探测报警、人体红外感应报警、智慧水流量检测报警、紧急求助按钮以及无感门禁,让郑阿姨直呼“太有安全感了!”
走到郑阿姨家门口,首先看到的是门磁检测报警系统,这个系统对应的是小区大门的智慧门禁系统,如果检测到老人48小时没有大门的进出记录,街道网格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就会发预警消息给所在居委会,由居委会上门查看并在系统中上传查看记录。
进入郑阿姨家客厅,看到天花板上安装了人体红外感应报警系统,一旦12小时没有检测到家里有人走动,系统就会启动报警。“我如果晚上起夜,穿过客厅进了厕所一直不出来,这个系统也能知道。”郑阿姨感叹道。
再往里走,进入郑阿姨家卧室,只见卧室床头安装了一枚红色紧急求助按钮,一旦身体不适或发生其他紧急情况,只需轻轻按下红色按钮或拉动绳子,就会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查看。同样的紧急求助按钮,卫生间里也安装了一枚,“如果老人洗澡洗漱不慎摔倒,就可以按这里求助。”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除了这些,还有烟感探测报警系统、智慧水流量检测报警系统等。“烟感报警很容易理解,智慧水流量我们考虑到可能有漏水情况,所以设定的是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负责系统研发及安装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杭州天水街道92岁的张桂英奶奶也是一个人居住,不久前她家里装上了“智慧居家养老安全系统”,张奶奶说,“真是太幸福了,我发自内心的感谢政府对我们老人的关心和守护。”最近街道工作人员又在张奶奶家的抽水马桶水管及厨房水管上安装了一个流水传感器,可通过监测用水情况来判断老人的生活情况。“如果6个小时没有发现用水情况,该传感器就会发射信号,我们的城市大脑数智驾驶舱就会接到信息,助老员会立即上门查看老人情况。”天水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智能安全系统:有人文关怀的高科技,守护老人安全又不打扰生活
“原本通过监控技术也能实时感知老人状态,但考虑到隐私,最终选择了用红外线感知。”杭州市富阳区目前正在试点运用非接触感知技术自主研发智能安全守护平台,依托智能传感器对独居老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状态作出灵敏感知和智能反馈。据系统开发人员介绍,在老人家中安装的感应设备大多使用红外线技术,可实时了解老人居家行为、心率、体温等数据,并由系统针对数据做出智能反馈。一旦发现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平台系统自动接警,点对点以短信、电话、程序内告警等形式,第一时间自动通知该老人的监护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及社会救援组织等,实现10分钟内上门救援。
老人家里装了感应器,会不会像装了监控一样一举一动都被监视了?郑阿姨坦言,一开始她也曾有过顾虑,然而想到前几年的意外,她还是决定信任高科技。事实上她也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前不久郑阿姨和朋友们一起外出去农家乐玩,第一天晚上街道志愿者的电话就打来了:“郑阿姨,监控报警了,您还好吗?身体有状况吗?”郑阿姨连忙汇报了自己的动向。“我一点也没觉得自己被‘监视’了,而是觉得这个报警器真的蛮有用。”
郑阿姨还表示,红外感应器现在已融入了她的生活。“我发现,很久不走动时再走过客厅,红外感应器会亮一下,仿佛在和我打招呼。”郑阿姨说,后来她在走动时总会习惯抬头去看它一眼,彼此都能放心。
关于隐私泄露的担心,“智慧六件套”设备制造企业施勒智能的负责人表示,系统内设置了复杂的授权机制,相关推送信息只有经授权后才会显示,而居委会、街道、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只能看到自己授权范围内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六件套”报警很精准,给老人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感,还有细致体贴的设计带来的舒适感。比如:门磁装在屋子内,而不是装在大门外,防止让人一看就知道屋里住着独居老人。烟雾报警装在了客厅靠近厨房的天花板上,而不是像以往安在厨房里,避免了“怕它不报,又怕它乱报”的情况。
真如五居民区负责人介绍说,“后台数据分析是很智能的,它不会随便因为一项指标异常就发出警报。比如老人大门很久没开,但是用水、红外感应都正常,那说明老人在家生活状态很好,只是没有外出,这是不会触发报警的。这些智能设备还尽量减少对老人常规生活的打扰,做到了‘无感智能化’。”目前,真如五居民区试点安装了6套“六件套”,没有一次误报,老人们纷纷点赞:“自己是被高科技‘隐形’守护着,生活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街道的关心。”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认为,技术本身是冰冷的,但加上人文关怀,技术就会变得有温度。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家庭、老人等共同来推进智慧养老,就一定能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