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发布的《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显示,“90后”中只有13.4%的人没有负债,而86.6%的人都接触过信贷产品。除还房贷外,60%以上的“90后”将贷款用于提高生活品质和休闲等。有专家认为,年轻人不应过度贷款进行超额消费,进而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商品社会中,一些年轻人有时会用攀比消费、炫耀型消费去标榜个体的独立性。但近日一个“疫情后你会理性消费还是报复性消费”的热门讨论给出了最新答案,在相关调查中,多数网友选择了“不会报复性消费”,甚至悄然转变了生活方式,从“囤货”转向“清仓”,从追随潮流转向“极简”,努力挣钱存钱才是“王道”。比如,今年豆瓣上围绕“消费降级”“极简生活”“攒钱”等关键字的豆瓣小组成员数量暴增;商家套路、制造焦虑、消费文化等促使人们消费的“元凶”被一一拎出来“数落”;热度最高的帖子是关于服饰、化妆品如何降级,囤货如何消耗,每天消费的星巴克、奶茶可否通过自制饮品来替代,自己做饭远离外卖等;《断舍离》《我决定简单的生活》等书籍再度被列入人们的书单。年轻人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创造性发挥生活智慧,不被消费主义催生的欲望绑架。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中,我们未必需要真的“断舍离”,或者去追求一种家徒四壁的“新贫穷”。但是,懂得对自己的购买行为进行反思,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品质的精神生活。不管是消费什么,重点还是看清楚自己是否需要、是否真的喜欢、能否坚持使用它,一次消费并不会直接把你变成更好的人,更重要的是你真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产生内驱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观,只要是注重自己的内心和实际需求,不被消费主义裹挟,过物尽其用的生活,无论是消费降级还是生活简化,都会怡然自得,“自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