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闻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闻

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老年教育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选择

教育养老体现时代进步


    书法是老年大学的热门专业之一。  资料图片

    ·编者按·

    11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2.64亿人,同时,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预测,202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3亿。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速,低龄老年人数不断增多,老年人养老需求从以往单纯的照顾,转变为如今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体育以及老年心理等物质和精神层面。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之一,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选择一个老年教育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之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发布,为多渠道、多形式发展老年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只有尽快增加老年大学的数量、全面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才能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之享受更充实的晚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希望疫情赶紧过去,我的声乐班就能开学了。”这是最近吴女士总念叨的事。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吴女士,参加了丰台区老年大学声乐班,上了8节课的她感觉非常好,“以前就是在公园瞎唱,现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感觉自己唱得也专业了。”吴女士感慨,“听着老师讲课,心里特别舒坦。”

    如今,退休后继续接受教育已成为不少老年人的一种选择。近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约有7.6万所老年大学(学校),在校学员约有1088万人,近五年这两个数字均得到快速增长。

    而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也坦言,我国老年教育仍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应通过将老年教育融入社区生活场景、发展远程教育等途径,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老年人的教育养老需求越来越迫切

    吴女士今年57岁,退休后到北京帮儿子带孩子,现在孙子上幼儿园了,吴女士除了接送,白天没什么事。今年6月,听说家附近的老年大学招生,她立刻和小区里的两个伙伴“冲了过去”,“每个班就收20人,还好我们去得及时,很多人想报都没报上。”吴女士得意地说。

    平时,吴女士就很喜欢唱歌,经常和伙伴去公园唱,“锻炼肺活量,心情也好”是她对这项爱好的评价。如今,在专业老师的教授下,吴女士感觉自己唱得越来越好,在公园里唱歌也更自信了。吴女士觉得自己的老年生活越来越充实,“我又预报名了电子琴和模特课程,希望下学期可以同时学习三门课!”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老年教育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选择。”吴玉韶强调说。

    近年来,老年大学(学校)在数量和学员数量上的增长幅度和速度均有较大提升。《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我国老年大学(学校)的数量累计增加15790所,年均增长速度达4.7%,截至2019年末,我国约有7.6万所老年大学(学校);2019年老年大学(学校)在校学员数约为1088万人,过去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7.4%,其中,70岁以下在校学员占比84.5%,女性学员约占总数的71%;在所开设课程中,声乐合唱课程最受欢迎。《报告》还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老年大学(学校)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老年教育机构的增多、老年大学在校人数的增长,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对于老龄工作、老龄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说明我国老年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参与率不断提升。”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莉莉对此表示。

    王莉莉进一步解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老龄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未来将全要素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速,低龄老年人数不断增多,老年人在养老需求方面从以往单纯的照顾,转变为如今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体育以及老年心理等方面。“低龄老年人占比很大,这部分老年人在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能力、消费理念上等,都和以往的老年人不同,他们的观念和需求有着明显提升。”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无论是顶层设计、财政支持,还是地方的相关活动,都越来越重视包括老年大学在内的老年教育、老年文化等事业和产业发展。”王莉莉说,从物质层面的保障上升为精神层面的支持,这是非常好的趋势,更是时代的进步。“这说明,国家对于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老年教育产品和服务亟待开发

    自从吴女士上了老年大学,她经常发朋友圈“展示”,吸引了不少朋友前来咨询,“她们都问我从哪儿报的课,也想去报名,可是早已经报不上了。”而且,每周一节课也让吴女士有点“吃不饱”,“每周就盼着周四上午上课呢,要是每周能再加一节课,就更好了。”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2.64亿人,显然,现有老年大学的容纳量比起老年人的数量,只是杯水车薪,目前老年大学在校学员数也仅占我国老年人的4%。同时,很多调研数据均显示,中国老年人的学习教育需求十分强烈,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许多大中城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人报不上名,这说明供给还有较大缺口,而农村老年人的缺口更大。”吴玉韶表示,发展是我国老年教育的第一要务。

    在王莉莉看来,我国在老年教育方面,目前还是以老年大学为主来推动老年教育,但实际上,老年大学的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目前开设在市里或县里的老年大学,受众群体比较小,老年教育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

    王莉莉认为,老年教育在创新机制方面有所欠缺,在输送途径上比较单一,在课程设置上也不够多元化。而数字鸿沟也是目前老年人教育市场的一大障碍,“一方面市场要尽量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要主动去适应信息化的服务手段。”王莉莉提到,无论是老年教育还是老年文体娱乐活动,都是非常有潜力的内容,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亟待开发。

    《报告》显示,老年教育在发展中存在几方面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管理体制不顺,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匮乏。

    扩大增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老年教育

    丰台区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仇老师对记者表示,目前自己所在的老年大学是校企合作办学,在资金方面,学费勉强可以维持支出。“现在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很大,预报名的老年人很多。希望政府部门一方面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以便我们进一步扩大师资规模;另一方面,社会上要多宣传老年人对于老年教育的真实需求,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办学中,让老年大学更便利、更丰富。”

    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老年人口5400万左右,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超过1000万,202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3亿。除了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更多“60后”步入老年时代,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对教育培训、文体活动有着更多的需求。

    吴玉韶建议,“要解决发展问题,就要多渠道多形式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增量,满足需求。把老年教育融入老年人生活场景中去。”他提出,一是重点向基层社区、农村延伸,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的最盼。二是融合发展,要把老年教育融入、嵌入到社区生活场景,比如社区学院、社区服务中心、文化馆站、养老机构、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等,将老年教育送到老年人身边,提高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可及性。三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设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按照品牌化、专业化的思路打造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学习终端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精品课程,让更多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发展成果。

    王莉莉呼吁,第一是要放开。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不能只局限在现有体制或者模式下,要放开市场,让更多的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报告》显示,目前老年大学(学校)中,政府办学占比达到七成以上。

    第二是要创新。除了教育机制创新,输送方式和课程设置等都要创新,要尽可能满足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的需求。

    第三是要下沉。王莉莉同样认为,所有涉及老年的服务都应下沉到社区和居家层面,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目前社区公共服务的网络还未完全建立。社区居家老人在需求方面表现得也不够明显,接受服务的意识不强,基本上是有需求自己想办法,而不是找社区。

    在不少老年大学的课程表中,记者发现琴棋书画等休闲养生类内容占据了主要部分,吴玉韶对此表示,在低龄老年人中,很多人不满足于仅仅是传统老年教育的文化娱乐、休闲养生,而是希望继续参与社会发展,继续做贡献。他建议,老年教育要适应这部分低龄老年人的要求,科学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增加创新创造、就业创业、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内容,让老年群体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