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三孩”政策出台已有时日,线上线下对三孩生育意愿的讨论依然热烈,其中,对女性职业角色与发展的考量构成了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亦有呈现。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热播影视剧中对女性职业角色的刻画方式,分析其背后女性自主意识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与性别观念的变迁。
■ 李西
“三孩”政策出台已有时日,线上线下对三孩生育意愿的讨论依然热烈,其中,对女性职业发展的考量构成了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亦有呈现。本文将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热播影视剧中对女性职业角色的刻画方式,分析其背后女性自主意识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与性别观念的变迁。
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职业:从背景板到身份主线
1990年,电视剧《渴望》掀起收视热潮。剧中由张凯丽饰演的刘慧芳温顺善良,甘于奉献,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好品德,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满足了20世纪90年代大众对女性的所有期待——不仅是男性视角里的完美女性和理想伴侣,也是不少女性心中的成长标杆。
传统作品中,女性形象多依托家庭,以妻子、母亲等家庭角色出现,并将其刻画为符合大众期待的理想女性形象。角色的主线围绕家庭与情感展开,职业角色仅仅作为剧情设置的背景板被一笔带过。就像《渴望》中的刘慧芳,剧中除交代她的职业是工厂女工外,对她的工作日常并无更多呈现。
与《渴望》不同,今年暑期的热播剧《我是真的爱你》虽褒贬不一,却在多个平台引起了较高的话题热度。这部剧讲述了三位女性在职场和情感上的成长。由刘涛饰演的萧嫣,公司高管,丁克一族,有着自己的职业梦想和坚定的人生态度;王媛可饰演的陈娇蕊,同为公司高管,生育女儿、重返职场后,在家庭和职场的平衡中不断循环着撕裂和修复;李念饰演的尤雅作为全职妈妈乐在其中,在经历家庭变故后开始创业。剧中三位女性都基于自己的选择,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调试自我,以寻求既能满足初心又能兼顾现实的一个平衡点。
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中,女性的职业等社会角色成为塑造形象的侧重点,多讲述女性在职场中谋求生存,在现实磨砺中奋斗成长的故事。女性角色可以是妻子或母亲,但首先是她自己——有事业、有社交的独立女性。就像陈娇蕊并非必须作为子女牺牲事业的母亲,而是享有将事业放在首位的自由。而女性的友谊、事业等都可以作为影视剧主线支撑一部作品,例如今夏赢得口碑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展现了四位女生在他乡生存、立足、扎根和奋斗的图景,以及她们面对选择的妥协与坚守。这些作品多以女性角色的职场发展和个体成长为主线,女性的“理想”贯穿始终,女性的职业角色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得到剧情和镜头的高度偏爱。
影视剧创作侧重点的变化,与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变迁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实现了从“成为理想女性”到“实现女性理想”到蜕变。
贤妻良母还是事业强人:“理想女性”的塑造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倡导下,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政府淡化性别差异的宣传,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加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女性的就业范围得到扩展。据中国社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57年女性参与就业的数量达到13.4%。在人人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时期,家庭和性别差异被淡化,没有对女性形象的特殊化期待。家庭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嵌于社会体制中,尚未构成私人领域,家务劳动没有进入社会讨论的视野,这一时期绝大部分家务劳动还是依照传统由女性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冲突通过女性承担双重任务被抑制。女性参与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的发展状况持续到改革开放前期。
改革开放后期,国企改革和体制调整对女性就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让妇女回归家庭的传统思想再一次出现,家庭也逐渐回归私人领域。女性的职业选择出现分化,有一部分女性选择重新回归家庭,承担起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成为大众及女性自身赋予自己的主要任务,职业对于她们仅是作为生活中获取收入的一个途径,很难构成事业,因此她们对职场晋升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期待,生活的重心更多放在家庭中,社会上也由此构建起女性作为“贤内助”的“理想女性”形象之一。在1986年的“理想的女性与女性的理想”讨论中,贤妻良母、超贤妻良母和事业型、事业和家庭两全型被同时看作理想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理想之一。
走向全面发展与自我成就:“女性理想”的实现
在女性选择的分化之中,也有一部分女性在社会变迁大潮里抓住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职场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多的选择空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社会地位不断攀升,在职场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发展使得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家庭分工作出相应调整,家庭中的丈夫角色需要承担比以往更多的家庭工作,女性完成了从传统家庭分工的主力到职场人的转变,更加独立而平等地进入了职场。从家庭分工中剥离的程度与职业的参与深度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女性的自我意识随着在职场的深度参与得到进一步强化,职业不再仅仅作为收入来源,而是可以称之为事业,女性开始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相较于1986年的讨论,新时代的理想女性更接近于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女性形象。
背景跨度较大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两位女性角色形成鲜明对比,程开颜是传统“理想女性”的代表,温柔顾家,没有更多职业追求;梁思申则是新时代“女性理想”的化身,拥有优异的教育背景,抓住机遇在职场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当然,从迎合“理想女性”到追求实现“女性理想”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撕裂,如果家庭分工不能够很好地支持职场需求,那便会出现如《我是真的爱你》中女性选择的分化。而当女性的职业发展承载了更多自我实现的期待时,家庭便不再是女性自我实现的唯一选项。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也就不仅是女性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需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理想女性”到“女性理想”的变迁,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塑造的多元化,反映出随着性别平等的不断推进,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自主性与全面发展。在经济和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女性的多样选择日渐被认可,她们的多彩人生得到尊重和欣赏。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