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知·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知·新女学

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变迁与思想觉醒图景


    清 彩绘庭院仕女踢毽玻璃挂屏

    ▲1944年杨先知的国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证书

    ▲何香凝《菊花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范语晨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谋求独立与解放的历史,也是中国妇女挥别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近日,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正式展出。

    本展览选取的历史时间跨度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49年前,以近代中国的社会巨变为背景,通过“家庭与婚姻”“服饰与身体”“教育与职业”三个单元,多角度、全方位回顾了百余年间中国女性的生活变迁与思想觉醒。展览共遴选出30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涵盖书画、服饰、织绣、文房、证章、老照片等多个门类,解读大时代下女性婚姻与家庭的逐步文明、服饰与女性身体的解放、教育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展品丰富、布置典雅,令人流连忘返。

    在唯美精巧的展厅中,近代女性的生活新变渐次铺开。记者看到,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繁缛婚约,到1909年传唱的《祝文明结婚歌》,再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确立婚姻自由,女性逐渐拥有了自由选择婚姻的权利。从礼制森严、装饰华美的清代袄、裙,到合体简洁、风格多样的改良服饰,褪去“重担”的女子方得以便利地参与社会劳动,进行社会交往。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下,晚清前反映女性生活的物品集中于治家务、育子女、工纺织等场景,而随着小农经济的瓦解与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女性走出了家门。普通女子杨先知的小学教员训练班结业证明、国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证书,学校聘书及教学“成绩彪炳”的奖励,便是近代女性接受教育、投身社会的缩影。

    近代女性从未止步个人成长,胸中自有家国情怀。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妇女运动领袖何香凝的《菊花图》为1944年题赠给柳非杞的礼物,以菊明志,表现了革命者在抗日烽火中顽强抗争的精神。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陈慎宜的《卫国保家慰我征师山水图轴》则描绘抗日义军在崇山峻岭间抗击敌寇的情景,可见女性的画笔已从闺中雅趣走向烽火山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左烨告诉记者,这正是本次展览策划的总视角。我们希望展示时代风雨中更多普通女性的生活片段,使观众看到女性百年成长的艰辛与可贵。这些点点滴滴的变革,最终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洪流。

    为满足社会观众的需要,展览预计开放3个月时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