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 /
李春燕,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从战场转战商场,再从商场女能人转变为基层村干部,角色的转换,不变的是为民情怀。吃苦坚韧的军人品格铸就她开创了峨嵋村乡村振兴新局面。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在峨嵋“掌门人”李春燕的带领下,峨嵋村已然融入博白县未来五年发展的“33362”工程体系之中。“博白是广西客家大县,又是玉林市面向北部湾、大湾区的桥头堡,融入‘两湾’,里面涵盖的乡村振兴、产业攻坚、环境治理等,我们都参与其中。”李春燕话语间,透露着自信。
李春燕是谁?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2021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创新创业好青年。从战场转战商场,再从商场女能人转变为基层村官,角色的转换,李春燕不变的是为民情怀。吃苦坚韧的军人品格铸就了她创业的辉煌,成就峨嵋村的乡村振兴。
“我的大伯、叔叔、婶婶、哥哥、嫂子、表哥、表弟都是军人,从小我就有军人梦。”1990年出生的李春燕,受家人影响,17岁便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武警边防战士。
巾帼不让须眉。部队的艰苦训练培养了她坚毅的品格、奉献的精神,日常表现特别出色。2009年,李春燕面临一个海外维和任务,需要征求家人同意并写下遗书。“去啊,干吗不去?当兵就要上战场!” 电话那头,父亲的坚定支持激励着她毅然奔赴陷入战乱的东南亚某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队。在部队服役八年,又经历了战火的淬炼,李春燕逐步从一名普通的通信员成长为班长、代理排长。
过往即是序章。2015年12月,李春燕退役回到地方。她放弃了进入机关工作的机会,与合伙人创办了“客家桂圆”的桂圆品牌。“老乡们都是自种自销,辛辛苦苦一年年种植的桂圆,却卖不上好价钱,坚定了我做自己的品牌、做大桂圆产业的决心。”
李春燕与合伙人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制定桂圆行业标准,开始了客家桂圆的创业之路。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桂圆产业链,又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桂圆,分摊利润给果农。到2017年6月,客家桂圆公司发展成为玉林市重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了56个村加工桂圆肉,扶持贫困户123户,并安置了6名退役军人工作就业。
李春燕的能力,乡亲们看在眼里。2020年4月,峨嵋村村主任刘景祥将一封有峨嵋村党总支部盖章、数十名群众代表指印的推荐信交到李春燕手中,“大家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改变峨嵋村落后的局面。”
树高千尺不忘根。峨嵋村是李春燕出生成长的地方,她眼前又浮现出父老乡亲一张张熟悉的面容。于是,她放下年收入几十万元的生意,在当年8月回乡担任村支书,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启新征程。
为尽快融入村工作,李春燕不断加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等政策理论学习,并结合实地走访,了解村情民情,她坚信只有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为村民担当办好事。
峨嵋村的垃圾集中安置点设置在村口路边,影响村容村貌,凤山镇党委多次要求迁移,但一年多过去了,垃圾点岿然不动。李春燕深入了解发现,村里的干部是想干,但普遍存在怕担责的思想负担。她当即召集村干部开会,强调工作只要是为了人民群众,就不怕,“大家放手去工作,不要有思想顾虑,出了事我负责到底。”最终,困扰了村里一年多的垃圾安置点问题在李春燕手中顺利解决。
上任一年多时间里,李春燕带领全体村民修桥铺路、开渠引水,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营商环境;设计了农业水肥一体化,有效改善峨嵋村地势山高水少、不便于灌溉施肥的现状。她还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再就业指导,引进第三方公司,管理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改变了峨嵋村落后的面貌,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看着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强,我也充满了成就感。”
今年3月,峨嵋村启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全村3442人全部完成股权量化工作,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为“股东”,并拿到了数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的首次分红。碎田变成了整田,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目前,全村种植芭乐、脆李、青柚等果林产业近850亩,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果园村”。
“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探索‘三变’改革路径,做大做强村级产业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创乡村振兴建设新局面。”李春燕心中“民富村强产业旺”的美丽新峨嵋正一步步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