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江苏常州妇联推动实施“常阿姐”123微治理工程

“她力量”活跃微治理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 建成全省首个婚姻家庭智慧治理中心,打通线上线下维权服务“双行道”,面向300多万妇女儿童开通云端求助渠道,第一时间回应妇女儿童“微诉求”,通畅表达渠道

    ● 紧紧围绕新时代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常州全市1.4万余名妇联执委组成的“常阿姐”队伍和300个女性社会组织组成的专业社工队伍,深入基层一线、走到妇女儿童身边

    ● 通过妇女议事搭建“微平台”、抓住家庭教育提供“微服务”、投身美丽乡村打造“微风景”,成为基层党委、政府服务妇女群众、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载体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 杭芸

    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家庭,而家庭治理离不开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今年,江苏省常州市妇联着眼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充分凝聚并发挥“她力量”,联合市公安局、检察院、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实施“常阿姐”123微治理工程,聚焦家庭小切口、践行民生微实事,推动各级妇联组织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建设、力量加入基层治理队伍,以“微治”促“共治”,积“小安”成“大安”。

    一个智慧中心,回应妇儿“微诉求”

    “新闸街道一户家庭发生家暴,经市智慧平台开展家暴警情电话回访时发现有再次家暴倾向,平台确定为高危案件,请立即处理。”11月初,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妇联主席罗亚萍接到任务,马上启动家事维权联动机制,街道政法中心、派出所、妇联、社区各司其职,上门了解情况、开展家暴危险等级评估、发放家暴危险告知书,向市公益心理咨询中心申请心理疏导服务,并向法院提交派出所询问笔录、走访调查材料、受伤照片等家暴证据,请求法院依法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去年,常州市妇联联合九部门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婚姻家庭智慧治理大数据平台,基本涵盖全市职能部门工作中产生的所有婚姻家庭类数据,实现了婚姻家庭数据“一张网”覆盖、工作“一盘棋”统筹、服务“一条链”保障。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融合提升,建成全省首个婚姻家庭智慧治理中心,打通线上线下维权服务“双行道”。

    线上充实平台数据量,增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涉案困境儿童家庭、维权困境流动儿童三类数据库;提升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存在家暴、发放人身安全保护令、精神智力残疾、7周岁以上流动女童等四类家庭实现100%回访,并云端直达全市62个乡镇街道,1032个村社区分级联动处置。

    线下,整合妇女儿童信访接待中心、公益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婚姻家庭法律援助站、婚姻家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信息研判中心、家庭暴力危机干预中心六大阵地功能,开设“家暴危机心理干预”“婚姻家庭心理调试”“妇女儿童心理疏导”三个专业工作室,凝聚207名巾帼志愿者,7支公益心理咨询队伍。

    与此同时,通过我的常州App、12338维权热线、“常州女性”维权服务大厅等,面向300多万妇女儿童开通云端求助渠道,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第一时间回应妇女儿童“微诉求”,通畅表达渠道。

    两支服务团队,办好民生“微实事”

    紧紧围绕新时代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常州全市1.4万余名妇联执委组成的“常阿姐”队伍和300个女性社会组织组成的专业社工队伍,作为妇联“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主体,深入基层一线,走到妇女儿童身边,实施“执委领办项目”和“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共同拧紧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作为一名基层妇联执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妇女儿童维权宣传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11月24日,常州市妇联举办“常阿姐大讲堂”,金坛区融媒体中心妇联副主席耿纪雯走上讲台向大家分享她的执委领办项目。一年来,她和团队小伙伴共同在电台开设“E家学”普法专栏18期,在手机台推出“在你身边妇儿维权直播间”4期,走进基层社区开展了10余场“主播课堂”,发挥媒体人的传播力,唱响家庭和谐主旋律。

    “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项目、“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困难群众”项目、“独居女性老人立体式养老服务”项目……2021年,全市四级妇联执委每人至少领办一件妇女儿童实事项目,万名执委化身基层治理生力军,形成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生动实践。

    “根据常州市婚姻家庭智慧治理平台大数据识别的4000余户维权困境家庭情况分析,80%以上的儿童家长缺乏亲职教育能力;数十名困境儿童存在居住状态窘迫现象,亟须提供女童自我保护教育。”常州市幸福种子亲子阅读中心负责人顾文琴介绍。今年,该社会组织实施“童关注 同成长——维权困境儿童关爱帮扶项目”,并列入省级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通过一年时间,为500余名女童提供亲职教育、心理疏导等跟踪服务,为20名女童改造“花蕾空间”,通过“进行一次防性侵教育、配置一个自护的墙贴、设计一个自护的玩偶、提供一本《儿童自我保护读本》、改造一个‘花蕾空间’等“五个一”行动筑牢安全保护的“一米方圆”。

    立足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反家暴、心理健康援助等方向,今年共有6个省级、38个市级、100个区级妇儿公益服务项目落地200多个村、社区,成为妇联专业化参与基层治理的最佳落脚。

    三大领域延伸,实现治理“微创新”

    据了解,“常阿姐”123微治理工程立足“小微”切口,通过妇女议事搭建“微平台”、抓住家庭教育提供“微服务”、投身美丽乡村打造“微风景”,不仅让妇女在身边就能找到妇联、得到及时服务和帮助,也成为基层党委和政府服务妇女群众、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载体。

    今年11月,常州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兰陵街道被列为管控区。街道妇联成立了15个巾帼心理志愿服务队和1支巾帼抗疫先锋队,为管控、封控区居民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和后勤服务。倾力打造“春风如你,情暖芳华”妇女议事品牌,搭建“网格+妇女议事”工作平台,在化解婚姻家庭矛盾、老小区改造等各类难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各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以及遍布全市的616个妇女微家,妇女议事会把妇情民意掌握在基层,尽力把妇女儿童“急难愁盼”的问题消化在基层。

    围绕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重点推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支持行动,21所学校与21个试点社区结对,建立“阳光心灵”驿站,为家庭提供“一对一”的心理指导服务,全年100场家教指导服务,50场“家风小剧场”,在潜移默化、微风和煦中化解“成长的烦恼”。

    乡村治理离不开妇女群众的参与。以美丽庭院巾帼“十百千万”行动为抓手,今年,常州新建成的10个美丽庭院示范村,10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带动全市2000户农村家庭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她们积极参与家庭园艺、绿化养护、环境治理等活动,在庭前院后搭建了一道道美丽的“微风景”。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