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风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风

呼延曹婧一家三代人用行动诠释信仰

“养儿先报国”是这个家庭的精神底色


    献身国防事业的一家人。

    呼延曹婧

    当兵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圆梦,更是家风传承。这个大家庭三代出了六名军人,有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老革命,有边境自卫作战中奋不顾身的功臣,也有培育新时代军校学员的教官,若是没有对党和军队的爱,就不会有接力从军报效国家的行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何蒙

    在呼延曹婧家中,有一张与党旗同框的照片,鲜红的背景映衬着母子灿然的笑容。她一身戎装怀抱着4岁的儿子,儿子的小手不偏不倚正抚摸着她胸前那枚耀眼的党徽。这是他们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拍摄的,以此表达心中的拳拳爱国心。“拍这张照片时,感觉就像刚穿上军装一样激动。对我而言,党旗前重温初心,无疑是精神的升华。对儿子来说,通过这样的教育既可以温润童心,又能在悄无声息中传承家风。” 作为一名少校警官,她从小受到家风的浸染,在潜移默化中伴随她成长。

    “养儿先报国”成为不成文的要求

    家风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呼延曹婧的爷爷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当年为了能吃饱饭,他参加了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场上身先士卒、屡建功勋,爷爷荣获过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后来又成为生产英雄班的一员、边区甲等模范。面对这些荣誉,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时常对家人说:“咱呼延家子孙,只要国家需要,你们都到部队去锻炼。”从此,“养儿先报国”这个不成文的要求,便烙印为家庭教育中的精神底色。

    上世纪70年代,呼延曹婧的父亲怀揣梦想来到了军营,他在训练中学会坚韧,在摸爬滚打中面对困难,没有辜负父辈期望,在部队干得风生水起。

    父辈们身着戎装把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当他们逐渐老去时,呼延曹婧和哥哥又义无反顾地接过父辈的期望,用不变初心演绎出“全家当兵,全家光荣”的荣光。“从小听着爷爷的战斗故事长大,对军人有着特别的情感,当兵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圆梦,更是家风精神的传承,毕竟我们这个大家庭三代出了六名军人,有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老革命,有边境自卫作战中奋不顾身的功臣,也有培育新时代军校学员的教官,若是没有对党和军队的爱,就不会有接力从军报效国家的行动。”

    呼延曹婧的军旅之路有收获有欢喜,也不乏伤心的泪水。为干好本职工作,她不但带病加班,更多时候还得放弃照顾家庭和孩子。看似坚强的她,有时也想退缩,可每每想起父辈的教诲,很快又以全新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就是这点点滴滴在不断地影响着我的人生,校正着生活航向,让我用忠诚续写父辈的军旅之路。”

    军人家庭教会我担当与坚持

    好的家风可以影响一家人、甚至几代人的人生轨迹。而军人家庭让呼延曹婧学会了担当和坚持。

    疫情期间,她作为武警工程大学的参谋,放弃休息时间发放资料、宣传防疫知识、统计数据,还针对不同人员特点,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已经习惯了加班加点的她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遇到什么挫折,总会努力去克服,在工作中从不推脱、从不言苦。

    呼延曹婧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真情坚守,和一个女军人的自立与自强。今年3月,学院下达了去广州培训的通知,她积极报名参加。培训期间,她不断超越身体极限,在脚扭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出现在训练场上,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出色完成各项科目的考核,取得优秀成绩。也有队友问她为何这么拼,呼延曹婧总是笑着说:“我们是强国强军的筑梦人,虽然累但很有挑战,我觉着这样的挑战让人生更有意义。”

    呼延曹婧成家后,父亲十分重视他们的学习,时刻叮嘱他们要多努力、多读书。她除了静心研读文学、历史、艺术等书籍,还立足岗位,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即便在孩子牙牙学语、工作又很忙的情况下,她报名参加了在职研究生考试,她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复习,终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完成好毕业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反复修改50多遍,所有这些坚持都源于父亲对她的影响。父亲好学,仅《资治通鉴》就读了十几遍,30多岁时父亲又开始学英语,直到现在仍旧保持阅读的习惯。正是在这样的熏陶下,呼延曹婧多次在工作中受到表彰,并被单位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双军人家庭的荣辱与共

    百善孝为先。正当父亲事业处于上升期时,爷爷因病住进了医院,父母义无反顾地担起了照顾爷爷的重任,在医院与单位之间奔波。每天变着花样做喜欢的饭菜,把爱化为事无巨细的耐心。前些年,奶奶身体每况愈下,水米难进,父母对奶奶照顾得体贴入微,洗头洗澡、端水喂药,日夜守护,街坊邻里无人不夸赞。父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久病床前孝子更孝。

    “父母的孝心感染着我们,让‘孝’在家里蔓延。生活中,父母并不会把家风传承挂在嘴上,但实际上,家风早已和血脉一样深入骨髓。”看着父母疲惫的脸庞,呼延曹婧明白了“孝”字真正的含义。在闲余时间,她和丈夫会教给父母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让他们不落伍这个时代。在呼延曹婧看来,全心全意孝顺父母是理所应当的,而夫妻之间的相互照顾、互勉共进也是一种幸福。

    呼延曹婧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感动着丈夫。丈夫是一名空军军官,工作也很忙,但看到妻子如此辛苦,他就挑起家庭重担,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都落到他肩上。孩子生病,他报喜不报忧,生怕影响到妻子,他默默无闻地在背后支持着呼延曹婧。“双军人的家庭,本身就意味着选择更多的付出。不过也好,她来之不易的军功章中也有我的一半。”看似俏皮的话语,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可他从没有任何抱怨。

    五年风雨同舟,他仍记得妻子在婚礼上的誓言:“不离不弃,荣辱与共。”他明白妻子的“荣”,其实就是她所深爱的军队事业的“荣”。“她人在部队,心就得在部队,不能总守着家庭、陪着孩子,我就应该多付出些。”丈夫这样,呼延曹婧也很心痛丈夫,她在闲余时间就会让丈夫休息,默默地孝敬老人,陪伴孩子,把家庭和邻里关系处理得格外和谐融洽。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