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史玉根
今年,湖北省阳新县宝塔村连续第二年被推介为特色产业亿元村。作为2013年入榜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宝塔村跻身特色产业亿元村行列,可谓实至名归。
宝塔村的特色产业是湖蒿种植。21世纪初,宝塔村率先引进种植湖蒿,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一步步将该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如今,该村湖蒿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全村50%农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
蔬菜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波动难以预料,宝塔村成功实现单品突进,并坚守20多年不衰。亿元特色产业是如何练就的?
干部先行先试,外来的湖蒿扎根宝塔
宝塔村位于阳新县富水河滨,20世纪70年代由富河湖滩围垦而成,村民大多来自山区库区,以种植水稻和棉花为主,收益很低,直到21世纪初引进种植湖蒿,部分村民才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湖蒿是阳新人的叫法,在南京、武汉等其他地方又称芦蒿、泥蒿和藜蒿。它本是一种喜生于水边和沼泽地的野生植物,有较高食用价值。20世纪90年代,江苏南京等地的农民率先对其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这道珍品野菜渐渐走上百姓餐桌。
最先把湖蒿引进宝塔村的是一个柯姓村民。2019年秋,他去南京乡下探望外嫁的女儿,看到当地大面积种植湖蒿,一斤卖到五六元,收益远高于普通蔬菜,于是带回几袋种茎,种植了一亩多地,结果收割了两茬,赚了2000多元。村干部得知此事后,对这种新品蔬菜产生了浓厚兴趣:宝塔村水土适合湖蒿生长,周边又没有人规模种植,市场前景看好。2001年,几名村干部到南京的藜蒿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后,当即拉回几车种苗,动员村民种植。
然而,不管怎么动员,村民们的积极性就是不高。村里没有强制推行,而是组织13名村干部和党员率先种植200多亩。精心管理之下,他们的湖蒿亩产达到了3000斤,亩均纯收入2500元,比种植棉花高了一倍。
看到湖蒿产量不错,价格也不菲,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动了心,纷纷加入湖蒿种植行列,2002年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000亩。此后,当地政府加大对种植基地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并对种植户给予每亩100元的补贴,农户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10年达到了1万亩。
至此,湖蒿这个“外来”新品蔬菜,不仅在宝塔村扎下了根,而且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科技助力+绿色种植,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农产品的高品质和高产量,是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20多年来,宝塔村及当地政府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宝塔村引种湖蒿的头几年,每年的单产都超过了3000斤/亩,但湖蒿质量的提升比较慢,一些质量指标总是不达标,在市场上卖不起价。村里和专业合作社请来镇里和县里的农技人员会诊,发现主要问题出在肥料上。原来,许多蒿农施用化肥偏多,以致湖蒿水分重,嫩度不够,口感较差。
早在2001年,宝塔村的蒿农就成立了阳新宝塔湖春潮藜蒿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是从2004年开始的。找出产品质量问题根源后,合作社对种植基地的农户实行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生产管理,要求蒿农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进行种植,并且改施或增施有机肥。刚开始,一些蒿农考虑到施有机肥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量,仍然偷偷施用复合肥。但在合作社严格督促之下,特别是目睹了两者质量的明显差异后,蒿农们心服口服,自觉按合作社的要求种植。
2007年以后,宝塔村的湖蒿品质有了明显提升,蒿茎又粗又嫩又脆,含水量低了,口感更好,产品市场占有率更高了。
好景持续了几年,新问题又出现了。从2010年开始,宝塔村湖蒿种植基地的单产量持续下降,产品品质也时常波动。县里的农技人员和农科院校的专家被多次请来调研,他们会诊确认,湖蒿多年连作导致耕地酸性偏重、病虫害增多。专家提出在继续施用有机肥的同时,采取施入生石灰、实施轮作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
经过几年的改良,如今,宝塔村湖蒿种植基地的土壤酸碱度已达到正常值,每年实施轮作,湖蒿种植面积调减至6000亩,总产量减少了,但单产量有所恢复,更重要的是,耕地得以休养生息,病虫害大大减少,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湖蒿卖出更好价钱,蒿农收入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
科技助力,绿色种植,使宝塔村湖蒿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打造地域品牌发展快车,奔向全国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也离不开营销。拓展湖蒿市场,扩大销售直径,是宝塔村蒿农和相关组织多年来的奋斗目标。
湖蒿保鲜期很短,销售距离受到限制。最初两三年,宝塔村的湖蒿种植面积不大,总产量不多,蒿农们基本上自产自销,主要限于县内和周边的农贸市场,合作社也没有过多干预。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湖蒿在本地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蒿农们便开始互相杀价,恶性竞争,很多人因此血本无归。
产业发展离不开组织化。从2003年开始,宝塔湖春潮藜蒿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的组织销售,招聘了100多名销售人员,分片承包,建立销售渠道,把产品相继打入了黄石和武汉的农贸市场。此后,蒿农不用自销,只管生产;销售人员严格自律并受到合作社督促,恶性竞争的现象逐渐消失。
品牌效应可以大大增强产品竞争力。早在2005年,宝塔湖春潮藜蒿专业合作社就注册了“春潮”商标,并申请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此后,合作社便以“春潮”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名头,统一进行产品包装和对外宣传。2008年初,南方遭遇极端冰雪气候,宝塔村蒿农和销售人员逆难而行,确保了春节期间对黄石、武汉的湖蒿供应,经媒体多方报道和消费者口口相传,“春潮”牌湖蒿名声大振。
地域品牌、区位品牌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知名度。2010年,宝塔村蒿农成立新合作社,将“宝塔湖春潮藜蒿专业合作社”,改名为“宝塔湖春潮湖蒿专业合作社”,更加突出地域特色。2015年,合作社注册“富河春潮”商标,使商标更有地域特点,2018年又以“阳新湖蒿”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两年后获准通过。至此,宝塔村的湖蒿正式搭上了地域品牌的快车,奔向全国各地市场。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宝塔村加大引资力度,建设冷藏冷链等基础设施,使湖蒿产品的保鲜期大大延长,为扩大产品销售直径创造了条件。湖蒿专业合作社加强与各地超市的对接,增加了产品销售渠道。湖蒿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使宝塔村的湖蒿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从而走上了更加稳定的规模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