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韵梅是中国最早出国留学习医的女留学生之一,是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营养师,天津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1864年,金韵梅出生在浙江宁波一户中国牧师家庭。1867年,突如其来的瘟疫夺走了父母的生命。幸得父亲好友美国传教士麦嘉缔的救助,金韵梅才得以安然度世。1872年,麦嘉缔被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聘为教授,金韵梅也随其到日本上学。
1881年,金韵梅完成中学学业,麦嘉缔将她送到美国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学习,成为这所大学里唯一的中国女留学生。在学四年,金韵梅刻苦勤勉,于1885年以优异成绩获医学学士学位。此后,金韵梅先后在纽约、华盛顿等地的医院实习和工作。她对刚刚兴起的显微医学十分感兴趣,加之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钻研精神,很快就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1887年,金韵梅的学术报告《显微照相技术的研究》在纽约《医学周刊》上刊出,引起美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尽管在美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金韵梅始终惦记着祖国的同胞。1888年,金韵梅毅然回国,先后在厦门、成都、广东、上海等地辗转行医,目睹国内缺医少药的困境,她内心倍感煎熬。1890年左右,因感染疟疾,金韵梅不得不到日本神户养病,同时创办了妇幼诊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传播西医知识和现代接生技术。1894年,她与一位葡萄牙裔音乐家结婚,婚后前往夏威夷定居,育有一子。1900年,麦嘉缔去世,1904年她与丈夫的婚姻破裂,经历这些挫折之后,金韵梅将儿子托付给美国的亲友,于1905年再次回国。
金韵梅到天津后,受聘为北洋女医院(局)的首任院长。1907年,金韵梅着手创办北洋女医院(局)附属医学堂(天津北洋女医学堂)。1908年,天津海关拨银2万两,学堂正式成立,金雅梅出任堂长兼总教习。这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女子护士学校,开启了中国女西医护理教育的先河。学堂初招卢超远等30名贫寒子女,分产科、看护两科,以二年为修业年限,学生边上学边做卫生及初级护理工作。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产科、看护科及通用药理、卫生等科学。在主持北洋女医学堂期间,金韵梅特聘英国女医生卫淑贞为实习教习、中国第一位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为看护教习。她注重引进西方先进护理技术和理念,提倡妇女解放,参与社会服务。至辛亥革命爆发前,学堂已培养了两批现代西医护士。早期毕业生服务于各医院,以自己的行动使津门妇女率先告别“接生婆”时代,享受到西方先进的接生技术。
1916年,北洋女医局和北洋女医学堂陷入困顿后重开,改为官商合办,彼时金韵梅已返回美国开始研究食品和营养问题。1917年,金韵梅第三次回国,在完成大豆及其制品相关研究的同时,大力宣传中国大豆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促使豆制品逐渐为美国社会所接受。期间,她唯一的儿子死于战场,经历丧子之痛的金韵梅于1920年再次回国定居。晚年的金韵梅继续从事医疗卫生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工作。1934年,金韵梅因肺炎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70岁。依照遗愿,她的行医器材、书籍与积蓄全部捐献社会。
金韵梅自幼经历生死别离,倾其所学报效祖国。她走到哪里,就将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带到哪里,为国人治疗身体的病痛,成为中国第一代护理人员的师表。她是医生,也是战士,敢于破除旧式社会对女性、对华人的偏见,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世人的尊重。纽约媒体曾这样评价她:“不到1.5米的她,精通美、日、中、法四国语言,在自己选择的职业上取得了奇迹,是本民族进步运动的一位领袖,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