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021年收官的《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主旋律电视剧,反映了建党百年历程中“理想与信念”之光辉。引人注目的是,女性角色在这些剧中不再是历史宏大叙事中的陪衬,而是灵动鲜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们或是身先士卒冲锋一线的“大女主”,或是在日常琐碎中迸发惊人力量的普通女性,书写了女性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热忱的家国情怀和坚韧的内在力量。
■ 肖辉馨 郭静
前不久,电视剧《功勋》正式完结。该剧以扎实而真实的剧情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再现了八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无独有偶,本年度高热收官的《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主旋律电视剧,同样反映了建党百年历程中“理想与信念”之光辉。引人注目的是,女性角色不再是历史宏大叙事中的陪衬,而是灵动鲜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们或是身先士卒冲锋一线的“大女主”,或是在日常琐碎中迸发出惊人力量的普通女性,展现了女性在新中国革命建设中无私无怨的家国情怀和坚定坚韧的自我成长力量。
开时代之先的觉醒:女性自我价值与家国情怀相融
尽管在《觉醒年代》整部剧中,邓颖超在第三十集的天津女界学生运动中才出现,却丝毫不影响其革命精神的刻画。五四运动时天津学生联合会的副会长马骏引荐北京的赵世炎和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恩来给学生们认识,邓颖超(此时名为邓文淑)代表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发表“六誓”。此外,代表女性觉醒力量的白兰、机智勇敢的柳眉,尤其是敢于表达爱意,冲破封建时代枷锁,高喊要自由开放生活的易群先,无不彰显着《觉醒年代》的女性觉醒。这些鲜活的角色,体现了女性价值与家国情怀的紧密融合。
《功勋》八个单元剧中,有两个故事以女性功勋人物为主角,分别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为女性争取同工同酬权益并写入宪法的申纪兰。她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迥异,却共同体现了女性面对困境时的自信自立自强、敢于打破传统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及女性走出家门响应时代召唤和需求的家国情怀。《申纪兰的提案》从1947年开始讲起,当时妇女地位较低,农村妇女不能参加劳动。申纪兰刚出场便大胆泼辣地跳下婚车主动拉车,为了见到参军的新婚丈夫,她挥舞着红色头巾追赶,那一抹鲜红成为她性格特征的鲜明寓意。婚后的申纪兰,组织妇女生产,跟男人进行劳动比赛……
两位女性功勋人物的故事,并未停留于描述女性自身需求与时代话语之间的张力,而是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度还原了当时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为了突破自身困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顾家庭周全的坚韧:支持“小家”亦有“大家”理想
主旋律电视剧中,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内含着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家庭层面,则主要是女性的理解和无条件支持。
《觉醒年代》中,出于时代原因,不满10岁的李大钊娶了比他大6岁的赵纫兰。可以说,赵纫兰是李大钊的姐姐、妻子,更是使爱人能无所畏惧投身革命的重要依靠。赵纫兰没有念过书,却尊重丈夫的伟大信仰。在李大钊被通缉而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其行踪时,哪怕受到威逼利诱,她也从未透露过半句,被评价为“不知时局,却懂得大局”。
《功勋》中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为科研隐姓埋名28年,妻子孙玉芹在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依然全力支持。有相似处境的,还有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与“战斗英雄”张富清的妻子。
而这些妻子中,不少是知识女性,甚至被组织选派出国留学过。正因此,电视剧的“弹幕”里有这样一种声音:无法理解高知女性留守家庭的选择。《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中,于敏的妻子在一次家属“吐槽会”上回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个国家,不仅靠男人们顶着,也靠咱们顶着。咱们可不能倒下了,这一倒下,家就没了。”这不仅仅是支撑小家庭的责任感,更是一种家国责任的自觉。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她们的选择理解为牺牲自我,而应看到在传统女性包容坚韧的力量之外,也闪烁着带有时代印记的、光辉的理想主义。
迎质疑而上的追求:女性赋权终须自我确认
随着自身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基于此,近期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用大量镜头聚焦女性在时代变迁中,面对各种杂音的自我观照、自我确认与自我赋权。
《觉醒年代》着墨相对较多的女性是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她对丈夫不离不弃,对家庭有情有义。在陈独秀被人污蔑“伪君子”时,高君曼说:“如果我因为这三两声蚊子苍蝇嗡嗡叫就哭哭啼啼、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当初你要寻找的那个高君曼。”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的高君曼,身为知识女性,无论是追求真理还是婚姻爱情,都遵从自己的内心,一旦认定目标便不会被教条或流言所束缚。
《理想照耀中国》之《青春之歌》以王会悟为原型。王会悟曾立创办女校之愿,解思想之束缚,却遭到了众人的质疑。剧中有一幕学生被家长强行带走的场景——雨中,众人急促敲门、学生家长“解掉裹脚,不是害她吗,以后怎么嫁人”的质问和母亲的劝解,形成了一个逼仄的舆论空间。但王会悟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对着镜子剪掉长发,开始了下一次为思想解放而奋斗的历程。由此可见,女性赋权并非简单地从外部获得权力和资源,而是一种社会交往、参与、表达与行动实践,是公共生活中自我身份的确认。
众所周知,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导致女性形象在公共话语空间中存在偏见与失语。但每个人都拥有以自己的方式被看见的权力,女性不应该被排除在外。本年度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功勋》,以宏大叙事所构筑的信仰为筋骨,以微观镜情感生活为血肉,以区别于差异的、隐匿的、孤立的和渺小的女性刻画,而使独具颗粒细度的“她力量”得以彰显,体现了扎实的创作态度与能力,完成了理想价值观在公众中的传播与引导。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