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我家之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利用扶贫贷款搞养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养殖由老人照管,丈夫在外面打工。今年初我来到了就业帮扶车间上班,一个月增加了两三千元的收入!”
12月11日,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的德利思饮食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就业帮扶车间,女工池梅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是一名陪读妈妈,这份工作在让她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到三个在县城上学的孩子。
德利思饮食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2019年民乐县在兰洽会期间签约的一个项目, 2020年9月该项目完成建设并全面投产。目前,这家集食品生产、贮存、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企业可以生产各种成品半成品食品100多个品种,为民乐县的中小学相关单位供餐,该企业的建成投产解决了全县400多个就业岗位。据悉,这家企业女工就有350多名,像池梅芳这样的留守妇女就有不少。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下的民乐县,是甘肃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该县下辖10个镇、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4.9万人,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县有脱贫户5672户19262人,监测户38户102人。对于民乐县而言,脱贫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户的家庭收入以及实现广大群众的持续发展、增收成为摆在县乡村振兴局面前的重要任务。
今年以来,民乐县紧盯全县脱贫人口、脱贫村、乡村建设示范村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等底线性目标,进一步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作”和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全县呈现出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增收渠道有效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局面。(下转2版)
在把脱贫人口增收作为最关键性工作的同时,民乐县着眼留守妇女老人儿童,整合资源,健全“一人一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力实施动态监测和“大排查”工作。
据介绍,2021年民乐县10477名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实现务工就业、稳定增收,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84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2%。
“就业帮扶车间的这份工作吹不着风、淋不到雨,收入稳定、可以按时上下班,既能顾家又有一份固定收入,让我能像城里人一样上下班!”已经在就业扶贫车间当上车间主管的留守妇女,也是一名陪读妈妈的滕晓琴告诉记者。
“我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院里院外打扫干净,屋里屋外拾掇整齐。”“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离不开我,孝敬老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为此村里的积分超市还给我记了分!”12月11日下午,在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古城村,镇村妇联正在这里开展“晒被子·比孝心”检查评比活动,村民孔希明、贺淑荣等向记者介绍了自家参评的情况。
“晒被子·比孝心”活动是今年以来临泽县妇联关爱“三留守”人员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活动以“晒被子·比孝心”为切入点,按照“一月一评比”的原则,采取“两看、两摸、一闻、一问”的方式,对60岁以上老人的被子进行现场检查、评星定级,并将创评结果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积分兑换和“美丽庭院”创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带动广大子女及家庭孝顺父母、赡养老人,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养老、重孝的优良社会风尚。
今年,临泽县针对“三留守”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工作,除了通过建好用好留守儿童之家、七彩小屋、特教资源中心等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关爱、差异化教学及个别化指导,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形成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全面推进慢性“四病”患者签约服务,做好老、弱、病、残及“三留守”人员健康服务,患慢性“四病”患者1561人全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据了解,2021年,张掖市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积极推进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行动,共为6408名农村留守老人、2325名留守妇女、3175名留守儿童等帮办实事好事,发放慰问资金68万元,捐助物资350多万元,开展走访慰问达19402人次。